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1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提出

塘门口中心学校在校学生6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181人。“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焦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课题将对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对中小学生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家22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逐步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三、研究意义

首先,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现实工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路径支撑。优秀传统文化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参照和文化依托。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其次,本课题研究是新时期中小学学校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的需要。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这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的必由之路。最后,本选题研究是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人才的需要。本研究对于当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的研究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功能的反思与提升,对于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思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界定

分析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对中小学生有效的教育措施,建立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体制。 五、理论依据

詹万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骆承烈《孔子与儒家思想》、刘孝听《中华经典教育》。 六、研究目标

分析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对中小学生有效的教育措施,建立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体制。 七、研究内容

1.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的研究历史梳理与现状调查研究

(1)历史发展梳理。从我国进行中小学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专门梳理中小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总结分析各个历史阶段我国中小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核,运用新的科研条件来探索育人模式,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育人机制,深刻细致地促进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2)现状调研分析。基于自身特色文化资源,贯彻中华文化的道统精神,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建立校园文化,优化教育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身心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从中小学学生主体需求,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质量评价等维度系统调查中小学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的现实状况,研究各中小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类型,对于目前中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的研究的基本定位研究

(1)明确中小学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属性。以强化实践为指向,从应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维度开展理论研究。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培训活动,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调适,高效发展,超越庸常。

(2)对于中小学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研究。积极整合新的中华文化教育研究成果,以育人为出发点,打造更加科学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培养教育方式,以基于现实考察的求真务实为原则进行学科课程建构。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出发,发现、完善、整合基础教育一线的各种现象、成果和诉求,凝聚共识,引领风气,推出活动,形成教育新的发展点,为自下而上进行教育革新提供模式、智力和平台支持。 八、研究思路

本研究在分析论述研究中小学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调查当前中小学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归纳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与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着力提出高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模型,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有效借鉴。 九、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对相关理论书籍、论文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筛选其中可借鉴的经验,为我们的整个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问卷、座谈、个案跟踪等手段,调查我国当前对于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其存在问题,用量化统计分析与个体案例质化研宄相结合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实证研究法。本研究将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取得经验的单位进行考察总结,并设计工作方案,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验证和修正理论和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整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十、实施步骤 (一)、问题提出; (二)、调研分析; (三)、活动方案

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从2017年9月1日开始至2018年10月30日结束。利用12个月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2017年9月1日—2017年10月30日)

在启动宣传阶段,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做身体健康学生,做心理健康学生思想,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3、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动员大会,全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

在活动期间,重点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做身体健康学生,做心理健康学生”的观念,教育学生从日常学习中入手、从小事做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