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讲义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企业危机管理讲义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企业危机管理》讲义

一、企业危机与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1、企业危机

1)什么是企业危机 是指发展态势不确定的、对企业全局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严重威胁的、需要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的情势下机敏决策和快速处置的重大事件。 2)企业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

(2)高度不确定性; (3)一定破坏性;

(4)危机的实质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时间紧迫、信息不足、资源不足); (5)具有“连带反应”(因危机早期处置不善导致后续系列负效应); (6)复杂性;

(7)危机的双重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对企业全局的战略影响(正反两方面)。 3)企业危机的主要类型

(1)企业内部危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企业营销危机、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企业创新危机、企业发展战略危机;企业内部工业意外灾害、事故所引发的危机。 (2)企业外部危机:企业外部环境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企业不利的事件,如恶意下毒、恐怖袭击、产品仿制、谣言传播等;企业外部环境中重大自然灾害、战争、行业或经济危机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严重事件。 2、企业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

是指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问题决策、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恢复发展的全过程。 (2)企业危机管理 是指企业为避免、减轻或消除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制定和实施规避危机、控制危机、解决危机并化危为机等措施的一系列动态管理过程。 2)企业危机管理的本质与相关概念区分 (1)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比较

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在外延上还是有着一定的交叉,但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2)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比较

企业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预警部分。 (3)企业危机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都涉及到企业整体与长远的发展,对企业的生命周期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交叉内容和实践手段,核心目的都是围绕企业的整体健康和长久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危机管理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 (4)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

(5)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3)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6F)

1

(1)事先预测(Forecast)原则

危机应对的预见性原则首先体现在组织必须对可能发生危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做出事先预测和分析,制定全面、可行的危机预案和计划。将危机消灭在产生前,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危机预测原则还体现为危机事件发展前期决策者对态势的把握。在危机发展初期组织决策者必须要能够准确判断危机发展态势、影响程度和社会公众的反应,从而将危机控制在萌芽期,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这是危机管理的次一层境界。 (2)快速反应(Fast)原则

危机管理的Fast原则覆盖两个方面:首先,组织内部对于危机事件必须保持高度警觉,早发现、早通报,便于高层尽快掌握了解真相、做出决策。绝对不可推诿扯皮,贻误战机。在对外沟通方面,速度第一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及早向外界发布信息既体现出组织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姿态,又可以平息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虚假谣言,赢得公众信任。同时,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公关,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分解组织的外部压力,有利于危机的妥善解决。可以说谁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谁就掌握了主动。 (3)尊重实事(Fact)原则

任何组织在处理危机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妥善解决危机的最根本原则。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说,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向公众表现出充分的坦诚,才能获得公众的同情、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处于危机风波中的企业来说,最大的致命伤便是失信于民,一旦媒体和公众得知企业在撒谎,新的危机又会马上产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违背fact原则弄虚作假、封锁消息、愚弄公众,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加重危机的负面作用,以至给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承担责任(Face)原则

是否遵循危机管理中的Face原则,实质上是考验陷于危机中的企业对于组织利益选择的不同态度。危机发生后,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感情问题。无疑,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危机事件往往会造成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冲突激化,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谁是谁非,组织应该主动承担责任。目光短浅的企业,为了保护自身、获取短期利益,在危机管理中往往将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束之高阁,最终却为之付出巨大代价。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宁愿以牺牲自身短暂利益换来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和不断提升组织和品牌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基业常青。 (5)坦诚沟通(Frank)原则

危机管理中的Frank原则是指处于危机中的企业组织要高度重视做好信息的传递发布并在组织内外部进行积极、坦诚、有效的沟通公关,充分体现出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妥善处理危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达到维护和重树形象的目标。

危机处理中,组织遵循坦诚沟通原则、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组织的社会责任感、为危机应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和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危机沟通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危机事件中组织内部的沟通问题,二是组织与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公关。概括来说,企业组织危机沟通的覆盖范围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直接消费者及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利益相关者、政府权威部门和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五类群体。可以说,组织内外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效果是妥善处理危机的核心问题。事实上,陷于危机事件中的管理者们往往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内外部沟通,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便在于能否真正遵循Frank原则进行及时、坦率、有效的沟通公关。

(6)灵活变通(F1exible)原则

2

企业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既是关系到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严肃话题,又给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管理智慧和创新才能发挥的广阔空间。事实上,从危机事件爆发前的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和危机后期处理环节,既要遵循一些危机管理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又无绝对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机管理高手们往往能结合事态形势的变化、组织自身优弱势、内外部资源条件等进行灵活处理和应对,不仅力挽狂澜成功跨越危机,甚至还将危机事件转变成提升企业形象的契机。譬如,危机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媒体和公众的目光被高度吸引。这对企业组织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外部传播资源,能否抓住合适时机转移公众的目光?或者借力发挥,找准新闻点制造出另外一个公关事件迅速提升组织和品牌形象?优秀的危机管理者们,往往在此方面有惊人的表现。又如,处于危机中的企业由于利益关系和社会公众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组织本身发出的信息和解释比较难被公众直接接受,说服力不足。这时如能够灵活变通,曲线救国,向知名专家学者或者权威机构核对验证,通过第三方传递出信息,往往会起到降低社会公众警界心理,重获信任的效果。

二、企业危机管理体制

1、企业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1)基于危机管理的企业组织机构构建

(1)危机管理系统的置入:危机预警部、危机管理部 (2)基于危机管理的企业新型组织结构及组织关系图

2)危机管理小组

(1)危机管理小组是专门从事危机管理工作的组织和机构,是由一群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人员组成的机构,具有非常设性的特点。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责在于危机处理的目标设定、危机的侦察和分析、危机的辨别、危机的评估、危机的评价、危机的预防、危机的解决及危机的恢复等工作。 (2)管理组成员构成

3

整体而言,考虑到企业危机所涉及的范围及辐射的广度,危机管理小组成员的组成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人员进行重新编组和整合,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危机。 一般而言.企业危机管理小组通常由企业最高决策层成员(副总以上级别人员)、公共关系部经理(多数时候,要同时充当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安全保卫部部长、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负责人、法律顾问等人组成管理小组的核心层(现在较流行的做法是,企业将外部聘请的危机管理专家一并列入核心层)。然后,企业可依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决定不同类型的新成员的增补。比如,财务系统危机则会增加财务总监或财务总会计师等.营销系统危机则邀请业务部门负责人.产品质量危机则增加产品总工程师或者技术开发部经理,另外会聘请组织以外的危机管理专家,或者其他方面的权威专家等进入管理小组。至于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小组秘书等则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及时到位。通常情况下,一般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保持在6—10个人是较为理想的构成。当然,具体需要视危机大小而定。 (3)危机管理小组职责划分

根据日本危机管理的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危机管理小组的涵盖面要具有广泛性,应该包括总务、对外联络、宣传、保险、法规、补给、制造、修理、修复、当地派遣等方面。各个细分小组的具体职责如下图所示: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