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军理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军理总结

前言

1.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

2.军事科学:是反映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用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 准备和实施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科学中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意义:①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 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的公民义务;②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④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

第一章 中国军事思想

1、 军事思想: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 军事思想特点:①具有深刻的实践性;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④

具有明显的继承性;⑤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第一节 古代军事思想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几千年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一) 产生时期

1、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的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自夏建立起奴隶制,战争便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3、 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是军事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内容。 (二)成熟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三)丰富发展时期

1、 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辽、金、元、明、清朝前期。

2、 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大一统的战争观;②集中统一的建

军观;③长治久安的国防观;④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

3、 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不仅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

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配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上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

4、 宋神宗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

卫公问对》7本兵书,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重视教育,其目的是兴武备、

建武学、选武举,培养人才。

5、 明朝最为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以及茅元仪编纂的

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二、《孙子兵法》简介

1、《计》

开篇阐述(1)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2)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道(政治优势)、天、地(战场的时空条件,地理优势)、将(主将的智谋)、法(军队的编制、装备、后勤保障)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3)诡道十二法,目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篇末强调了(4)“庙算”的重要性。 2、《作战》

两个重要思想:①“兵贵胜,不贵久”;②在后勤供应上要“因粮于敌”,减轻本国负担,达到“胜敌而益强”的目的。 3、《谋攻》 “全胜”思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揭示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4.《形》 5、《势》

本篇是孙子军事理论的精华。必须善于造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6、《虚实》

掌握战略展示上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等重要命题。 7、《军争》 军争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利为患”。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原则。 8、《久变》 9、《行军》

治军必须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原则。 10、《地形》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1、《九地》 人地合一 12、《火攻》

再次阐明“慎战”的思想。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慍而致战”,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13、《用间》

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注:孙子兵法的影响:明代茅元仪“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定义: 含义:

发展过程:

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

(一) 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1、 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战争的定义:

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2、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1)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①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②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的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 (2)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的实质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 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 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 消灭战争,实现人类社会永久的和平。(途径:用正义战争来阻止非正义战争) (二)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 概念: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1、 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一般规律(教条主义)和特殊规律(经验主义) 2、 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 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 ① 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各方面的情况:正确的战争指导的前提,获得胜利的基础 ② 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③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 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环节。关系:全局由局部构成,全局统帅局部;局部隶

属于全局有影响全局;对全局胜败有重要作用的局部局势关键环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1.宗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性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

任务的武装集团

2.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军队本色的体现)、瓦解敌军

3.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人民军队的特殊标志

政治、军事、经济。政治民主是经济和军事民主的前提,经济和军事是政治民主的发展

4.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战斗队(根本任务,是最主要的)、工作队、生产队(次要)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概念: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本质: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1兵民是胜利之本

2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3.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哪些的结合 4.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5.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

六.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思想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争指导的基本原则,是战争的直接目的,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矛盾

2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包括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的准备 3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战争或战役的第一仗。

初战三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4.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

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 5.力求实现歼灭战

6.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7.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正规战:运动战、阵地战 非正规站:游击战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①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东西问题,和平问题;南北问题,发展问

题,南北问题是核心 ② 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