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寻桥梁 表情达意 - 怎样理解中考记叙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巧寻桥梁 表情达意 - 怎样理解中考记叙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巧寻桥梁 表情达意

——怎样理解中考记叙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

●河南 王先英 王林晓

中考理解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及情感类试题已屡见不鲜,但分值易得易失。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牢这类试题的分值,为中考加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情节入手,悉心体会心理情感。

从情节入手,准确表达,可以做到答语全面,层次清晰。如【2014年重庆中考卷】(《喜旺的年》阅读)第13题:

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深入文本,紧扣情节,细细揣摩,可知:未见父母之前兴奋(或“高兴”)、急切和担忧(答成“害怕、沮丧、忐忑不安”亦可),见到父母后由兴高采烈转为委屈。

二、从关键词入手,提取原词或其同义词作答 这种方法是最牢靠的,一般文中若出现有表达人物心理及情感的语词,要尽量精准提取,正确使用。如【2014年江西中考卷】(《木瓜树的选择》阅读)第15题:

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

对照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命运的变化,循文查找,作者对木瓜树态度变化的词语都可以在文中找出,而文中“恻隐”一词也可以用它的同义词“同情”一词替换,由此可知:惊奇→同情→怅然→疑惑。

做这类题,潜心阅读很重要,因为你要的答语可能就藏在字里行间,细心的考生自然是不会错过。

三、从人物描写的手法入手,分析做答

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表现出来的,所以把人物描写的方法作为此类题的答题桥梁,也能准确地体会和把握人物的心理及情感。如【2015衡阳中考卷】(《雕花烟斗》阅读)第23题:

请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参考答案】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

这样的答语正是达到了为人物代言立身的效果,即使同属赏析语言类题,但也同时披露了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四、从联想和想象入手,解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往往有留白的成分在里面,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调集细胞进行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做答。如【2015年湖北宜宾中考卷】(《美哉,嵇康之死》)第3题:

面对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以及“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对嵇康的怀念,司马昭会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呢?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描摹。

【参考答案】

恼怒:本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处死嵇康吓唬不听话的读书人,却引得太学生请愿、人们怀念,司马昭非常恼怒。

坚决:为了维护统治、礼教、尊严,司马昭杀意坚定,不为所动。

尴尬:面对太学生的请愿,司马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不接受民意则逆民心,如果接

受无疑是自打耳光。

后悔(悔恨):后悔明目张胆杀嵇康,后悔杀了嵇康落得个坏名声,后悔“以周公自居”却杀害了嵇康这个大名士。

五、从修辞手法、景物描写入手,理解人物的心理及情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是人物心理及情感的形象外显,所以抓住文中某些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便可以准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及情感。如【2015年苏州中考卷】(《杏荫井台》阅读)第19题:

11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文章第⑨、⑩、○

【参考答案】示例一:第⑨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示例二:第⑩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

11段: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示例三:第○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

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总之,体会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及情感,渠道多多,但万变不离其踪,深入角色,与人物心神合一,乃是根本;平时注重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进行训练和体验,也不可少。否则单凭几个句段对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进行断章取义,随意肢解,结果就只能是惨不忍睹了。

【时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救 树 毕淑敏

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

她为何如此羸弱?

疑问坠得我傍晚散步的鞋底涩了。就算苗圃培育的先天有所不同,移栽街旁时,挑的植株也必大小相仿,怎么几年时间,它和它的同伴,竟形同隔世了呢?

有的时候,命运其实就是一种位置。那树在一人多高的位置,横空翘出一道水平杈,拳头粗细,孤零零地探着,竟是天造地设的一副单杠。其下青砖铺路,任凭虎步龙腾。过往行人,突然觑到这天然的运动场,便被诱惑,猛跑几步,蹭地一蹿,攀着树杈荡上去。不久锻炼得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叶子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锣,交错扑打。树干猛烈地痉挛,每一条根须都百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

我对先生说,不散步了。守在这棵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然而,无奈。纵是每晚守侯,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法看顾,终不能24小时连续为这树值班。于是在家中把刀磨得寒光迸射。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

我答,你猜得不错。 先生惊,目标何在? 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 先生正色道,砍树犯法。 我说,只是断掉那树的臂膀。丢卒保车,让企图翻杠的人无所依托,青杨才有一线生机。 先生建议,利斧比钢刀好。

我说,朗朗乾坤,拎一把阔斧街上行走,太招人眼目。还是袖里藏刀来得简单。

先生道,树杈高过头顶,你如何砍得到呢?

我运刀成风,比画着说,助跑几步,凌空一跃,大功便可告成。

先生边躲闪边冷笑,你是谁?烧火的杨排风或是侠女十三妹吗?需带一张便携式折叠凳,择一个晦暗的子夜,若天降大雾,就更理想了。你瞭望,我动手,手到擒来神鬼不知。

于是夫妻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月黑风高的日子。每逢路过孱弱青杨的时候,都对它轻声说,再坚持几天啊,就要为你刮骨疗毒了。

谁知我突然病了,辗转医院。数月后复出,迫近青杨时,几乎不敢偏头。遗它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恐已近柴薪。

想不到,情谊青杨依旧屹立长街畔,竟比以前挺拔简秀多了。沁出蓬勃生气。细细察看,那只肇祸的长臂,已被人用锯齐根断去,茬口森然。青杨像因公致残的青年,早从伤痛中振作,尽管身影还有些仄斜。头颅已然高昂。

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3、文中的青杨因为长了一个拳头粗细的平杈,而被过往人等当作单杠锻炼身体,试想一下,每每过后,青杨会产生怎样的心理,请你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描述。

4、结尾句说:“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你觉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试作表述。

(王先英 王林晓老师设计)

【参考答案】

1、本文记叙了“我”因看到青杨垂危而心生救助之意,于是与丈夫商量救助之法,却又因病耽搁,但青杨却终被有心人救助而现勃勃生机,最后引我由衷感叹。

2、①本文语言简洁流畅,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如: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我答,你猜得不错。先生惊,目标何在?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一问一答,简单畅快,把“磨刀砍树”推测为“策划谋杀案”,大词小用,情趣横生。②本文语言,巧用修辞,生动形象。如:“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运用比喻、拟人写出了青杨树因为遭受磨难而失去生机的弱小无奈的形象。③运用联想使文意丰富多姿。如“杨排风、十三妹、刮骨疗毒”的引入,让人浮想联翩。④用词准确、形象。如:“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叶子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锣,交错扑打。树干猛烈地痉挛,每一条根须都百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中“哆嗦、痉挛”表现了青杨遭到人们摇吊后的痛苦无助。

3、示例一:我只是一棵小小的青杨而已,我的根尚不牢固,你们如此摇撼我,让我情何以堪?让我还怎么有活路?亲爱的,请暂停你奔跑的脚步吧,请收起你高举的手臂吧,我痛啊!示例二:亲们,给我一条活路好吗?我还很弱小,等我长大了再回报你们好吗?又一个缺乏爱心的人啊,让我怎么说你们才能明白呢?

4、结尾句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锯掉青杨平杈之人爱心和果决举措的赞叹,也有

对青杨重获盎然生机之本色的赞叹,还含有对这个充满爱心尘世的赞美和憧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