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化学试卷2018-2019学年四川省达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品初三化学试卷2018-2019学年四川省达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8-2019学年四川省达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解答】解:A、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轮胎充气爆炸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工业制取氧气过程中,是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此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此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此说法不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该反应的产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9 / 16

B、由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B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16=18,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的,所以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故C错误。

D、依据C的结论是反应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28×1:2×3=14:3,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此项错误。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此项正确。

D、CO2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A.热水中未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烧需要氧气,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正确。

C.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D.向放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至分解产生氧气需要一定的时间,由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成一条水平直线后下降,最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从0开始,至完全反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改变,最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C、一定量的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至完全反应,氧气的质量

10 / 16

不再改变,最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双氧水用量越多,生成的氧气越多,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8.【解答】解:(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2)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故答案为: (1)He; (2)????2O3; (3)3Mg2+; (4)2OH。

9.【解答】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ABCD中粒子的质子数存在12、16、17三种,故其元素种类为三种;

(2)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元素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故AE属于稳定结构;

(4)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若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1=9; 故答案为:

11 / 16

+3

+3

(1)三; (2)得到;三; (3)AE; (4)9;

10.【解答】解:(1)金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2)“风过泸州带酒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碳、氢;

(4)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所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以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图中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C→A→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水

通电→氢气+氧气,故填:C→A→B;水→氢气+氧气。

通电11.【解答】解:(1)饱和溶液是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由图示可知A和B中都有固体溶质的不溶物,所以都为饱和溶液;由于C中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所以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D中也没有固体溶质不溶物,按常规考虑有两种可能:有可能刚好饱和,也有可能不饱和,因为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C中可能饱和或不饱和,D中溶质比C中少,所以D溶液一定不饱和;

(2)B烧杯中的固体比A烧杯中的少,所以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

(3)当将一定量NanRO2n﹣1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如果用升温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A错;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溶剂质量不变,故B正确;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溶液质量不变,故C错;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不变,故D正确; (4)设R元素化合价是x则:(+1)×n+x+(﹣2)×(2n﹣1)=0解得x=3n﹣2。 故答案为:(1)AB;C;(2)B;(3)AC;(4)3n﹣2。

12 /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