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行政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九章 行政监督与依法行政

一、行政监督含义:指国家、政党和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政策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指导、纠错的活动。 二、行政监督类型和体系(P263-272) (一)类型 (二)体系

三、依法行政与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完善(P273-281)

第十章 行政伦理

一、行政伦理内涵:政府行政人员在履行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应然关系,以及调节这种应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伦理: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人的活动应遵循的规范;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道德所指的客体宽;道德具有历史流动性,伦理具有相对稳定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显;

二、行政伦理关系(P312-313) 三、行政伦理内容与功能 (一)内容(P314-316) (二)功能(P317-318) 四、行政伦理的规范建构 1、组织伦理角度:

构建服务型政府公共行政的根本的和唯一的目标立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不应当具有“自利性”,而应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保障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

构建有限责任型政府我国政府目前的核心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有限政府需要将部分职能适时适度地外移给公有事业法人、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公益性组织或自治组织,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管理社会、服务社会。

构建法治型政府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越权、不能缺位,必须依法行政,对管理行为自然约束,公正廉洁,接受监督。

构建廉价效能型政府公共行政要求政府珍惜民力。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 2、制度设计与公共政策角度: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新意蕴:1990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引入了“人类发展”概念。发展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概念,它把人——人的需求、人的抱负、人的能力——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效率原则经济为美好社会之本。发展经济,是消除人类贫困的唯一手段。因此,社会的基本结构要体现高效率,尽可能创造最大的财富总额。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保护人们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多样性的发展和实现。

公正原则它要求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平等地对待一切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我国政府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力与政治权力国际公约》的承诺:承诺中国公民理应享有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公民同等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力。

人本原则制度的设计和各种公共政策的制定,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造福。

关爱原则社会和法律的正义可以通过关爱而得到解释。 3、个人伦理角度

(1)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首先在于这种职业的公共性。

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还在于这种职业是服务于公民、服务于全社会的。 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在于这一职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

行政人员的职业特殊性也必然会反映在对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从业要求上。这种要求体现为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两个方面。 (2)公务员品德机制

&教育培养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教育与培养.

&习惯形成机制--“对伦理事物的习惯,成为取代最初纯粹自然意志的第二天性.”(黑格尔语)

&良心调控机制--“即使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为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黑格尔语)

第十一章 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概述

1、含义:指在公共行政活动中投入的工作量、资源与所获得的结果之间的比率,是公共行政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

2、特质: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行政效率的体现方式特殊;提高行政效率的机制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 3、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所谓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讲,行政效率类似于对公共行政的量的衡量,而行政效能是在量之外增加了对公共行政的质的衡量。行政效能测定公共行政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对有利与不利的界定,也包含着对有利或不利的高低程度的界定。良好的行政效能需以高行政效率为基础。 4、公共行政中的行政效率(地位):行政效率是衡量公共行政活动的重要标准;提高行政效率是建立公共行政系统与社会之间良性关系的基础;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速度与水平。

二、行政效率的测定与评价 1、行政效率测评方法:

(1)直接测评法:就是通过对行政效率的有形因素进行评估,并且直接运用行政效率公式测量投入与产出的方法。包括: &预期效率比较法,主要适用于行政决策时,决策者对不同行政方案的预期效率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做出选择。这种比较主要是对各方案的预计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投入—产出比的高低表示着效率的高低。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行政效率的高低就成了行政决策的依据。

&行政费用评估法,它是以行政经费开支和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为依据来评估行政效率的。因为行政效率表示的是行政投入即费用与产出之比,行政费用低就意味着或是在同等产出水平下行政费用较少,或相对于较高产出水平下的不高或较低的行政费用。不论属于那种

情况,都意味着行政效率高。

&时效评估法,是对行政工作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目标的评估。时效也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方面,较少或缩短时间,实际上也是提高了行政效率。

(2)间接测评法,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行政效能和效益的评定,来确定行政效率的高低。因为效率是效益与效能的基础,效能与效益是效率的结果。包括:

&行政功能测评法,用于测评公共行政机关能否有效的实现目标。运用该方法时,首先要定出每种行政功能的各项指标,规定出不同达标情况的分数等级,并确定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权重值。然后对实际运行中的每种功能的各项指标分别评定分数,最后以各功能的总分反映其效能高低。

&行政要素评分法,通过分析公共行政活动中的各要素情况,来间接评定行政效率。首先找出影响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按其作用的方向和强弱,确定等级分数标准和最高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按标准打分,以各项要素得分总合评估行政效能和行政效率。

&标准比较法,是对特定行政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看该项行政活动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标准。因为标准是事先获得认可的评价行政活动的尺度,按照这些标准去衡量公共行政活动就可以得到有关该项公共行政活动的效率结论

(3)综合评估法,就是根据公共行政工作的综合型特征,对行政效率的各组合因素进行综合测评

2、行政效率测评指标:能用以测评出行政效率的手段、方法。通常是量化的,但鉴于公共行政的特殊性,也有非量化的行政效率测评指标。主要包括质量指标、数量指标、费用指标和时效指标。

&质量指标是衡量行政工作完成的好坏的标准,公共行政活动的质量表示着其符合法律、法规的程度、与技术、计划要求相一致的程度,甚至也包括与其服务对象愿望相吻合的程度。质量指标并不等同于行政效能,行政效能表示的公共行政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社会效果,行政工作的质量与行政活动的效果、影响的含义并不一致。某些方面的高质量如符合技术、计划要求未必就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

&数量指标衡量的是行政工作完成的多少,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的行政工作的量。在质量、时间和成本等一定的前提下,数量的变化反映着行政效率高低的变化。

&费用指标是指完成一定行政工作量所消耗的人、财、物的数量。它反映的是行政投入的多少,而投入是决定行政效率的两个方面之一。在同等产出下较低的行政投入,以及在同等投入条件下的较高产出都意味着行政效率高,反之则意味着行政效率低。 &时效指标是衡量完成一定的行政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