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弹塑性力学 李同林 第四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应用弹塑性力学 李同林 第四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截迹[将ζ3代人式(4-45)即得]为:

这表示六条直线,如图4-18(b)所示,也即:

该柱体与π平面的截迹则为一正六边形,如图4-18(c)所示。

上面出现的k值,只需通过简单受力状态的试验来测定。如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则ζs为屈服极限,于是有。ζ1=ζs,ζ2=ζ3=0,则由式(4-43)得出:

若采用纯剪切试验,则:,为剪切屈服极限ηs,于是有ζ1=ηs,ζ2=0,ζ3=-ηs得出

比较式(4-48)与式(4一49),若Tresca屈服条件正确,则必有:

最大剪应力的假设,由于和实验结果比较一致,因而一般是被接受的。但在使用Tresca条件时,主应力的人小和次序应该知道,因为这样才能求出最大剪应力ηmax如果能知道主应力的次序,则使用Tresca条件是很方便的。因为从数学表达式来看,它是个线性的简单公式,使用它求解问题是非常方便的。此外。Tresca的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忽略了中间主应力ζ2对材料屈服的贡献,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2 Mises屈服条件

上面已经指出,Tresca条件在预知主应力大小次序的问题中,应用起来很方便。但在一般情况下却相当麻烦。191年德国力学家米塞斯(R. Von Mises)指出:在等倾面上,Tresca条件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是由实验得到的,但是连接六个顶点的直线段却包含了假定(认为中间主应力不影响屈服),这种假定是否合适,需经实验证明。Miser认为:用一个圆来连接这六个顶点似乎更合理,并且可避免因曲线不光滑而造成的数学上的困难。Mises屈服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中的轨迹是外接于Tresca六角柱体的圆柱体,如图连一19(a)所示,该圆柱体垂直于正八面体斜面或π平面。因此它在π平面上的截迹则为一半径等于

的圆,如图4-19

(c)所示,它在ζ1ζ2平面的截迹为外接于六角形的椭圆,如图4-19(b)所示。如用方程表示,Miles条件可 写成:

或者写成为

上两式中的k为常量,其值可通过简单应力状态的试验来测定。若采用单向拉伸试验,ζs,为屈服极限,则ζ1=ζs,ζ2=ζ3=0,由式(4-51)得:

若采用纯剪切试验,同理得ηs=k,于是知:

也就是说ηs≈0.577ζs。

1924年汉基(H. Heneky)对Mises条件的物理意义做了解释.他指出式(4-51)相当于形状改变应变能密度等于某一定值,即:

Hencky认为:当韧性材料的形状改变应变能密度Uod达到一定数值k'时,材料便开始屈服。若采用单向拉

伸试验,则材料屈服时的,于是知式(4-51)同式(4-55)是一致的。故也常将Mises屈服

条件称为畸变能条件。

1937年纳达依(A. Nadai)对Mises,条件的物理意义提出了另外的解释。Nadai认为式(4 -51)相当于八面体剪应力η8等于某一定值,即

也就是说,当八面体剪应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材料开始屈服。1952年诺沃日洛夫(B.B. Harauricm)又对Mises条件的物理意义用剪应力的均方值给了又一种解释(此略)。总之,以上三种解释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存在有内在联系的。

有关验证上述屈服条件的试验资料很多。此处不再详细介绍。实验证明:畸变能条件比最大剪应力条件更接近于实验结果,并且不需要预先知道主应力的大小次序,也考虑到了中间主应力ζ2对屈服的贡献。图4-20给出了薄管实验与拉扭实验的结果。图4 - 20(a)为泰勒等人(G. I. Taylor,H.Quinney)的拉扭试验结果;图4一20(b)为洛德(W. Lodc )薄管试验结果。

例4-2 有一等截面圆轴,处于弯 扭组合应力状态下,如图4-21所示。已

测得材料的屈服极限为ζs=300MPa ,且已知弯矩Mw = 10kN·m,扭矩Mn=30kN·m。若取安全系数为n=1.2,试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和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

解:圆轴处于弯扭联合作用,故轴内危险点横截面上的两应力分量为:

上式中

,而主应力为:

显然。该圆轴内某点的应力状态为ζ1=ζmax,ζ2=0,ζ3=ζmin。且ζ1、ζ3分别为:

根据Tresca条件知:ζ1一ζ3=ζs,将式(3)代人,并考虑安全系数后得:

解得:

所以轴径可取d≥10.9cm。 根据Mises条件知:

,将式(3)及安全系数计入并化简得:

由式(6)解得:

所以轴径可取d≥10.4cm 。

§4一5岩土材料的变形模型与强度准则

4-5-1岩土材料的变形特点及主要假设

地质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在一般的常规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岩土类介质的材料力学实验时,由于试验机压头的位移量大于试件的变形量,试件在破坏时,试验机贮存的弹性变形能立即释放,对试件产生冲击作用并导致剧烈破坏,因此得不到材料应变软化阶段的规律,即不能得到全应力应变曲线。若采用刚性试验机,并能控制加载速度以适应试件的变形速度,就可获得全应力应变曲线。岩石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具代表性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22所示。实验表明,当应力较低时,试件材料的内部裂隙被压实,在这个阶段(OA段),应力的数值增加不大,而压缩应变较大;在内部裂隙被压实之后,应力与应变呈现近似线性增长,在这个阶段( AB段)中,伴有体积变化,而B点的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的

微裂纹也在不断发生与扩展,因此应力和应变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增长,也表现出一定的应变硬化特性(BC段),C点的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压缩强度极限ζbc或拉伸强度极限ζbt)在C点附近,试件总的体积变形从收缩转人扩胀,即材料出现宏观裂纹,裂纹的扩展使得材料的变形不断增加,而应力不断下降,将这一阶段(CD段)称为应变软化阶段;DE阶段则显示出了材料的剩余强度。在达到强度极限时积蓄于材料内的应变能的数值为峰值左侧曲线OABCF所包围的面积,记为U1,从裂缝到破坏整个过程所消耗的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