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材料

☆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唯心主义历史观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一、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③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会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

总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总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专心 爱心 用心

1

(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实现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包含两层含义:

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只有人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对人有价值的东西,以满足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奉献)

②人也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索取)

(2)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贡献是索取的基础和源泉)

②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索取是贡献的条件)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二是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5、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专心 爱心 用心

2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5)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1)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人生价值的实现

(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A、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B、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注意: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主观条件:

A、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 、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疑难点拨】

1.存在与思维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

①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 ②对存在与思维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于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4.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也是不同的。物只是价值客体。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

专心 爱心 用心

3

三、典型例题

1.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你参加过的一次公益劳动经历,谈谈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12分)

答:(1)如: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过程;如:参加社区组织的街道卫生大扫除过程;如: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服务活动过程等。(共3分) (2)①每个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就越大。(3分)

②有意义的人生应该对社会作出贡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分)

③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专心 爱心 用心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