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电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旅游地理电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340320300280260240220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6 图1.6 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78~2006年)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国际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大大增加旅游接待国的国民收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6)。

●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例如,我国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大力发展假日旅游,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虽然不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但是,它的发展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

举例说明旅游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不同程度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各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贫困的地区,走旅游脱贫致富之路。

5

阅读 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各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使这些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我国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扶贫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提出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要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有吸引力的景点,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企业的内在素质,使其保持旺盛、持久的发展活力。旅游促进经济、旅游致富百姓的例子举不胜举。旅游扶贫增加了百姓的收入,使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00年,相当贫困的宁夏固原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目前,试验区共开发出泾河源、须眉山石窟、火石寨丹霞地貌等5个景区,共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次,门票收入达250多万元。六盘山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的迅速崛起,为当地农民拓宽了增收新路。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两年间,景区周围有数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旅游总收入接近9000万元,不少人靠向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色小食品以及开餐馆、跑出租,增加了经济收入。

活动

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虽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基础设施较薄弱,但当地浓郁奇特的民族风情、瑰丽壮美的山川秀美和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组织一次研究性学习,选择我国中西部的某一个贫困地区,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讨论和交流:旅游与当地老百姓生活的改善。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控制的。例如,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到海南旅游的人数大幅度下降,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都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是知识、经历的积累,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旅游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结合在一起。各种各样的特色旅游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就是一个证明。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据专家测算,发达国家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机会。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每增加3万美元的旅游收入,将增加2个直接就业机会和5个间接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500多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可能数倍于此。

●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

6

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例如,北京的“胡同游”使无数外国旅游者体验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过交流,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高,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

案例2 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云南各地争相开发旅游业,纷纷整理和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如民族歌舞、民族风俗、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民族建筑等。他们弹月琴、吹芦笙、弹烟盒、吹叶子、击铜锣、打象脚鼓、舞由情起、歌从心出;他们或刺绣、或挑花、或蜡染、或雕刻,把生活的希望和审美观融入其间;他们过藤桥、越天险、上刀山、战惊涛,大智大勇。诸如此类积极向上、健康优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这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别游客的来来往往中,得以整合。于是,大理古城出现了“洋人街”,东西文化在蝴蝶泉旁、纳西古城、香格里拉、热带雨林、石林丛中合璧了。这些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已经突破了国别、种族和传统的界限,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整合而新创出来的。

思考

1、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举例说明。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当地的风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影响区域环境 旅游与环境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保护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就是对潜在的旅游业进行投资。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为了保护环境质量和保证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体验,旅游使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来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但是,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爆满,很多风景区承受的人流压力过大,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第二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

7

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本章学习目标]

1、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3、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4、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价值 [关键词点击]

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多样。观赏旅游景观和开发旅游景区都需要我们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

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旅游者之所以愿意去某地旅游,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多种因素兼而有之。

活动

1、有人认为旅游资源就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地方”,或者更具体地说,是“自然风光加上文化古迹”;还有人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一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2、根据旅游资源的涵义,填表2.1.

表2.1 判别旅游资源 自然界、人类社会 中的事物和因素 海市蜃楼 自然灾害遗迹 古民居 龙舟竞技 神话传说

是否旅游资源 8

判断理由 可开展的旅游活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