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测量学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

第一章 绪论

1、测量学分类: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制图学。

2、重力的方向称为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3、水准面:静止的水面。

4、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在10km为半径范围内的测量(高程测量除外)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6、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万恶的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区别:坐标轴互换,象限顺序相反。

7、任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6 :Lo=6 N-3 3 :Lo=3 N

例:经度为116 24 求6 带所在带号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o

为避免出现负值,将每一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动500km,例如有点yA=+148 680.54m,yB=-134 260.69m,两点都位于第21带,则点A的横坐标为yA=+21 648 680.54m。

8、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又称海拔。 A B

9、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设高程基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10、高差: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 11、地面店的位置用坐标和高程表示。

12、地球的半径的概值为6371km,1956年,黄海高程为:72.289m;1985年国家高程基础:72.260m。

13、测量的基本要素:高差、水平角、水平距离。

1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测: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第二章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如右图):hAB=a-b(高差=后-前) a、b表示读数;

HAB=B-A(高差=前-后) A、B表示读数。

2、水准仪的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如DS3,意为精度为3mm的大地(D)水准(S)仪。

3、水准仪的使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4、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5、测站校核一般采用计算检核和测站检核两种方法。

1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6、计算:P18,P20-21 。

7、水准仪的误差分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分为中误差、读书误差两类)、外界条件的影响。

8、水准尺的读数:P16 。

第三章 角度测量

1、经纬仪的构造: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常用的有J6、J2,意为一测回方向观测值中误差不超过6′′和2′′的大地(D)经纬(J)仪。

2、水平角的测量:对中、整平、使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和整平。

3、计算: P40(经纬仪测回法中,为什么要盘左盘右的观测?P??观测水平角时是为了消除2C误差,观测竖直角时是为了消除竖盘指标差)。

4、竖角计算公式:(顺)α左=90 -L. α右=R-270 .

一测四竖直角:α (α左 α右) (逆)α左= L-90 . α右= 270 -R.

一测四竖直角:α (α左 α右)

5、竖盘指标差: ( ),可用测回法(按

变换水平角读盘位置)消除,

J6级经纬仪竖盘指标差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5′′。 6、观测记录手薄:P42(方向观测法限差要求)、P46、P54 。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精密钢尺量距,一般要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 2、尺间隔:l=a-b (a是上丝,b是下丝)。 3、水平距离:D=100(a-b)。

4、高差:h=i- v (i是仪器高,v是中丝读数,h是测站点与立尺点的高差)。 5、B点高程:HB=HA+h= HA +i- v (HA是A点的高程)。 6、倾斜视线:水平距离:D=100(a-b)cos2α 。 7、两点间高差:h=Dtgα+ i- v 。

8、视距丝:在经纬仪或水准仪的十字丝平面内,与横丝平行且间距的上下两根短丝称为视距丝。

9、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标准北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10、坐标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方位角(取值范围0到360°,某直线的方位角与其反方位角相差180°)。

1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α α (左)

左(右)角:左“+”右“ ”;180 :左“ ”右“+”;如α α 右

2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相对误差:

往 返 平均

,k一般写成

多少

的形式,在平坦地区k≤ 。

根据性质不同,观测误差(简称误差)可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2、误差: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本身不尽完善、观测者的局限性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观测值不可避免地与其理论值不符。

3、系统误差:观测误差在正负号及量的大小上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这类误差称为。

4、偶然误差:观测值结果的差异在正负号和数值上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即没有任何规律性,例如读数时估读小数的误差等等。

5、偶然误差的特性:

①(有界性)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的有限个观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②(趋向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③(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

④(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线增多时,偶然误差平均值的极限为0 。

6、中误差:衡量经度的一种标准,属于偶然误差, ,其中v=x-xi,详细计算见P87—89 。

7、

( )

,算数平均值的中误差与观测次数n的平方根成反比。

8、 ,权之比等于相应中误差平方的倒数之比。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1、导线的布置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 3、计算:P109、P111、P130

4、半侧回归零差:同方向两次水平度盘读书之差。

两倍照准误差:即2C,属于仪器误差,同方向盘左减盘右 180°。 竖盘指标差:见第三章5、

中误差、算数平均值的中误差:见上方 闭合水准线路 附和水准线路 支水准线路 测 理 ( 终 始) 往 返 高差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 坐标增量闭合差 、 调整分配 按比例反号 平均反号(使用右角则同号) 按比例反号 理 理 -( 终 始) 3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

1、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2、比例尺精度:把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际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

1:100万 1:50万 1:2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 1:100,000 1:50,000 1:25,000———————————中比例尺地形图 1:10000 1:5000 1:2000 1:1000 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越大,比例尺精度越高,表示的地物和地貌特征越详细。 3、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4、地物:地面上有明显轮廓的固定性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的物体。 5、地貌:地球表面的自然起伏状态。

6、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性符号、地物标记。 7、地物符号的选用主要有测图比例尺决定,

测图比例尺越大,用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就越多; 测图比例尺越小,用非比例符号描绘的地物就越多。 8、等高线(地貌符号):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9、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记为h 。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记为d 。 等高线平距越小,坡越陡,图上等高线就越密集; 等高线平距越大,坡越缓,图上等高线就越稀疏。 当坡度均匀时,等高线平距就相等。 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尽。 10、等高线的特性:

①(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

②(闭合性)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不能中断,如果不在本副图内闭合,一定在你相

邻的其他图内闭合;

③(相交性)等高线只有在悬崖、绝壁处才能相交或重合; ④(正交性)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