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中图版教案修改后(2)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地理必修2中图版教案修改后(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人类生活、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着人类迁移的方向和规模。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3)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是人口最稠密地区。至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土壤肥力的衰竭而迁移。

(4)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为人口的聚居地,如攀枝花、大庆。

师: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迁移的重要原因。民族,宗教、文化教育。(举例 教材14)其中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师:大家阅读教材14页最后一段,家庭,婚姻 逃避种族歧视也对等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举例(教材14页)

课堂小结:由此我们知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们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的人口容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三、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教材(17页第一段) 2、衡量指标:环境人口容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环境承载力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不同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意义不同。

师 (归纳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承转)但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只有建立良性循环关系,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师 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部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利用来实现的,开放能够增大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费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师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看教材讲述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教材18-19) 师 举例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所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该地区水源紧张的局面。

师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师 举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人类毁坏森林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生 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看教材18页”阅读”)

本部分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板书: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板书:(一)合理的人口容量 1 概念:教材19页第3段

2、特点:人口容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

是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不是固定值。

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

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4、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师 (总结)1、自然环境的优劣 2、地域的开放程度 3、 科学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看教材19-20页) 2.1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1-1思考伦敦城市空间结构? 师 什么是城市空间结构?(教材24页第一段)

师 看教材中2-1-2、3、4、5等几幅图回答城市中有哪些不同的功能分区?

生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师 回答得很好。那么,这些功能区特点?(看教材25页)

师 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建筑物以高层为主。由于城市中心地价高,建筑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业、服务、金融、贸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