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中图版教案修改后(2)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地理必修2中图版教案修改后(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节 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板 书: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推进新课 师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请同学们看图1-1-2 世界人口增长,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板 书:一、世界人口增长

师 (指图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呈现“J”形曲线。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持续性是指世界人口的发展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阶段性是指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农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开始)、近代(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和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人口增长特点又存在着差异。农业革命时期,战争、灾害、疾病、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发展国家独立,工业革命创造了极大地物质财富,为人类的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机器工业代替了农业手工业,死亡率降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较快。

师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别的。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的差别就是空间上的差别。请大家看图1-1-1比较一下欧洲和中国在近50年之间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何在?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个概念,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

师 板书 衡量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生 从1950-2000年,欧洲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都有所下降,但欧洲的人口增长较慢,出现负增长。原因:欧洲经济发达,教育水平较高,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中国采取计划生育以来,经济有所发展,医疗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减少。

师 很好。(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

生 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一个国家尽管增长率较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例如,中国尽管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1 0003。同理,一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我们思考:为什么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

2.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3.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

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板 书:影响原因——生产力是根本

总结 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承转)通过对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板 书: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师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世界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继续读教材5页第一段)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 第一组:“高—高—低”模式 第二组:“高—低—高”模式 第三组:“低—低—低”模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

生 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过度模式 “低—低—低”模式 原始人口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增长模式 特出生率 高 高 高 低 点 死亡率 高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极低 较低 高 低 率 人均寿命 短 有所延长 继续延长 进一步延长 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工业化初新技术革命会、封建期,发达时期,目前主社会、资国家:18要是发达国本主义社世纪末19家 会初期 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原因 生产力水平 分布 热带原始森较落后的发展中国亚、非、主要分布林等地区的家或地区 拉等洲的在发达国落后民族 发展中国家(如意家或地区大利、匈(如坦桑牙利、瑞尼亚、肯典等)和尼亚等) 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 师 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增长上的分化比较明显。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表“1930-194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图”

师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过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地区。由于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属于“高—低—高”模式,处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阶段。目前世界人口增长,95%来源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师 世界各大洲在不同的时期人口增长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年代~现在 原始社会以手工劳以近代科以采集、动为基础学技术为狩猎经济的自然经基础的工为主,生济 业化生产产力水平使生产力极为低下 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不断增长?????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