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字句的语义指向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把字句的语义指向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把字句的语义指向分析

作者:周俊彤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讨论“把”字句中动词后的补语成分对把字句有什么选择和限制,最终得出主动宾句变换何成“把”字句的一般规律以及补语动词配价对这一规律的影响。

关键词:把字句 语义指向 补语 补语动词的价 施事和受事 一、引言

关于把字句的补语语义指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汉语中有一些内部结构、序列完全相同的主动宾句,有的可以变换成把字句,有的则不可以。本文认为是因为补语动词的配价不同而导致其语义指向不同。我要探讨的是哪些主动宾句可以变成把字句,条件是什么;另有一些不能变成把字句,原因是什么。 二、补语指向把的宾语的情况

有一些结构完全相同的主动宾句子,由于补语的的指向不同,不一定都能转换成“把”字句。例如:

(1)老王喝光了酒。(主动宾)→老王把酒喝光了。(把字句)

(2)老王喝醉了酒。 (主动宾)→*老王把酒喝醉了。(语料来自裴雨来2012《语法专题课件》)。

前者可以转换成把字句,而后者却不可以。这是因为“老王喝光了酒”的语义结构是:老王喝酒+酒光了/酒没了,补语“光”指向把的宾语“酒”。“老王喝醉了酒”的语义结构是:老王喝酒+老王醉了,补语“醉”指向主语“老王”。二者的区别在于“光”指向把的宾语“酒”,并做了“酒”的述语,即“酒光了”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而“醉”指向主语“老王”,而把的宾语“酒”与补语“醉”没有逻辑主谓关系,所以“老王把酒喝醉了”一句是错误的。如果把(2)“老王把酒喝醉了”改成“(这瓶)酒把老王喝醉了”一句是正确的。是因为遵守了补语“醉”指向把的宾语“老王”这一条件。

由此得出:这类“把”字句补语是指向把的宾语的,不能指向主语,否则就会出错。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他把那本书读懂了”,补语“懂”是指向主语“他”,而不是把的宾语“那本书”,这一问题后文将详细讨论。

三、探索动词配价对主动宾句进入把字句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前段末尾提到有一类句子,“他把那本书读懂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句子。其中补语“懂”是指向主语“他”,而不是把的宾语“那本书”,这个结论与我之前得出的:“只要补语指向把的宾语,那么这样的把字句是成立的”大相径庭,是不是之前的结论错了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类句子的补语动词。以之前的句子为例:

(3)大风把树吹倒了。(4)他把那本书读懂了。

可以发现补语动词“倒”和“懂”的区别主要在于“配价”。“倒”是一价动词,只能支配一个名词性词语。“懂”是二价动词,可以支配两个名词性词语。类似的还有(5)我把这首歌听明白了,“明白”是二价,有两个支配成分,即主语和宾语,所以补语动词和后面的宾语也有语义关系。(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配价研究,北大出版社,1995)

所以之前的结论并没有错,只是需要分情况讨论一下。当补语动词为一价时,严格遵守补语指向“把的宾语”,例如:(6)书把人看累了(7)他把蚊子打死了;当补语动词为二价时,补语要遵守“指向句子主语”这一规律。例如:(4)他把那本书读懂了。(5)我把这首歌听明白了。

至此,我们知道了影响主动宾句转换成把字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补语动词的价,因为配价的不同,补语指向的成分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都是指向把的宾语或者施事主语。 四、假设“二价的补语动词”也指向把的宾语会出现什么情况 根据前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做一个变换:

(4)他把那本书读懂了。→ *那本书把他读懂了。 (5)我把这首歌听明白了。→ *这首歌把他听明白了。

虽然我们让二价补语指向动词施事,发现变换后的句子是错误的。凭语感来说,把“把”换成“被”后,句子可以成立。即“那本书被他读懂了”,“ 这首歌被他听明白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进入“被”字句的条件是动词必须为二价(《对外汉语教学参考语法》,张宝林,2006)例如:

(8)放走了一只鸽子 (9)飞走了一只鸽子

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许多相同之处:a.两句序列相同,都是“V+补+了+名量+N”;b.内部层次结构相同;c.都可以变为“把”字句。两句的区别是“放”是二价动词,“飞”是一价动词,所以(8)可以转换成被字句,而(9)不能转换成被字句: (8)放走了一只鸽子→ 一只鸽子被放走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