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姜军)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富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姜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并鼓励本市企业与外地大企业联姻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富阳人和富阳企业大胆走出去,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力支持“富商”回富兴业、创办总部,努力发展税源经济。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努力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坚持内外资并举,强化选商选资、招强引优导向,优化引资结构,提高招商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对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坚持招商引资与“腾笼换鸟”相结合,注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央属企业、市外民营资本。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工作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大融入长三角力度,积极参与都市经济圈建设,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着力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为“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均衡基础

要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关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战略引领、规划布局、项目支撑,对外借势借力、加大融入力度,对内整合资源、加大统筹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推进新型城市化。深入实施融入杭州大都市战略,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突出新城、综合体等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主城区建设,重点推进迎宾大道中段核心区块、东大道城市“小客厅”、鹿山新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彰显城市品位、承载城市服务功能的载体,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银湖创新创业新城、东洲运动休闲新城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能

力;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有序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改善主城面貌和居住环境。加快中心镇建设,修编完善各类规划,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中心镇管理新体制和运行新机制,立足各镇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把中心镇培育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集聚水平较高、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功能较全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重点抓住新登镇入选我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场口镇入选浙江省中心镇的契机,把新登、场口作为两大副城来培育,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加快软硬环境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和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全省小城市培育的亮点、杭州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大力推进祝闲线、春永线、东洲中心路东延至杭州科海路等工程,以杭州之江大桥、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浦路)建设为契机,实现与杭州多通道对接;积极实施23省道改造等重大交通工程,努力推进城市内部各区块之间的通道建设,带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大县乡道改扩建及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硬环境;利用富春江水运资源,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和码头、作业区建设,努力打造“黄金水道”;加快道路客运站场布局,实施客运北站新建、客运西站迁建工程,打造客运交通枢纽。

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富春山居美丽乡村”(见名词解释4)建设为灵魂、载体和抓手,整合中心村培育、百千工程、三沿整治、清洁城乡、联乡结村等工作,统筹资金资源、合理安排项目,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培育富民产业、实现富民强村。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总体要求,着力培育建设中心村,强化中心村的人口集聚与基础配套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全市32个中心村成为

人口较为集中、公共服务较为完善、产业要素较为集中、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型村庄,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要求,大力推进“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建设,每年创建10个左右“富春山居美丽乡村”精品村。大力开展“三江两岸”富阳段保护、整治和开发建设,通过绿化美化、岸线建设、污水治理、沿岸通达、景点开发和产业转型等六个方面的措施,努力把富春江沿线打造成为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带。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推进“智慧富阳”建设,加快实施智慧政府、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企业、智慧三农、智慧文化五大智慧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多样、服务高效的信息设施网络,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城区公建绿地、市政设施、河道管护和环卫保洁标准接轨杭州主城区。加强城管执法和交通管理,大力整治马路市场、渣土乱倒、交通违法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防、控、拆”三位一体的城乡违法建筑管理长效机制。以村庄整治、农居优化、土地整理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三个置换”,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努力实现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优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方式“三个优化”。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坚持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滨水宜居城市。开展省森林城市创建,加强植树造林,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扩大绿化覆盖面,增强固碳能力,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加快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工程,将生态治水与河道贯通、岸线造景、阳陂湖开发有机结合,着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立完善工业垃圾收集和管理机制,加快集中式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污泥焚烧项目、废塑料裂解油项目等建设,努力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和污泥、废塑料无害化处理率。加快编制实施富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严格控制各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狠抓节能减排,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加快水泥、热电厂等脱硝工程建设,强化农村农业面污染源治理,挖掘生态减排潜力,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工作指标。建设绿色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深化环卫改革,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向农村延伸,健全城乡垃圾“统收统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保洁全覆盖。

3、着力加大文化强市建设力度,为“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文化基础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把文化强市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构建与富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创省示范文明城市为目标,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灵动致远、大气阳光”的新时代富阳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城市的感召力、凝聚力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