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据此完成1~3题。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 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2.1.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据此完成1~3题。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出处 《田舍》 记载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3.1.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

第1页(共22页)

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据此完成1~3题。

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统计1106年州试录取率为3%,1190年下降为1.3%,到13世纪仅为1%.这一现象说明( ) A.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C.精英教育不断强化

B.统治基础日益受到削弱 D.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4.(4分)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演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 )

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5.(4分)“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6.(4分)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7.(4分)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第2页(共22页)

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8.(4分)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9.(4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 ) A.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将诚原则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10.(4分)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11.(4分)《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12.(4分)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

第3页(共22页)

提出了 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C.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D.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酒诰》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释训》日:“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摘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2015.1》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家庭史》)。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19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

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

第4页(共22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