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我省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为主。其中包括:《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舜发于畎亩之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外加三个版本共有的三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分析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考试趋势逐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第一节:课内文言文单课专题训练

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考查内容仍然立足于课本,这就要求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认真复习、归纳、总结,这就要求考生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能够翻译、背诵重点语句,加强文言知识积累,搞好迁移训练。 一、常见题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2008河北)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 3.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答: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解析: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积累情况,只要平时认真复习,就不难作答;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字。可采用“译+串+顺”的方法;第三题考察学生对文段的阅读能力,只要认真阅读文本,就很容易作答;第四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五题属于迁移性训练,是一道链接题,它的出现给文言文考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段文字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对考生没学过的文言词汇进行了注释,便于考生阅读。使考生对《醉翁亭记》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课内内容得以拓展延伸,考生能力得以迁移彰显。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与学生文化学习发展的需求。

答案:1、 (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

2、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3、琅琊(山) 酿泉

4、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5、《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二、能力提升训练

1、与朱元思书

- 1 ..-.

<一>、重点文言知识及词语解释

1、课文选自: ,文章的作者是: , (朝代)文学家。2、风烟俱净: 3、从流 4、许 5、缥 6、急湍甚箭 湍 7、奔 8、寒树 9、负势竞上 负 10、互相轩邈 轩 邈 11、直指 12、泠泠 13、转 14、戾 15、反 。16、横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 <三>、基础知识练习

1、本文以乘船游江所见,着力刻画了 ,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情绪。

2、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与文中哪句话意境相同? 3、文中哪些句子突出富春江江水清澈? 4、文中突出富春江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5、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一下作者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的理由是什么呢?

6、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听觉上看,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富春江的迷人景色?

9、从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视觉: 听觉:

10、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 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美。

11、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12、文章写登舟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文章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描写水流迅疾与波涛汹涌的句子是: 描写“山之奇”的句子是: 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是: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 2 ..-.

13、下列加粗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1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2、《论语》十则

<一>、课下重点文言知识及词语注释 1、文章选自 。《论语》是记述 的一部书,共 篇,是 家 重要的经典著作。孔子,名 ,字 , 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的 家、 家、 家, 家的创始人。2、时习: 习 3、说: 4、愠: 5、罔: 6、殆: 7、诲: 8、女: 9、是知也: 是, 知, 10、 耻: 11、是以: 12、默而识之: 识, 13、厌: 14、好: 15、川上: 16、逝: 斯: 舍: 17、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 <三>、基础知识练习

1、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文中讲学习态度的句子有: 文中讲待人对己的句子有: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 , 。 3、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5、在2010年中学生夏令营石家庄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石家庄!”(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10、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11、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 3 ..-.

1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1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桃花源记 <一>、重点文言知识及词语注释。

1、节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缘: 3、落英缤纷: 英, 4、异: 5、穷: 6、舍: 7、才: 8、豁然: 9、俨然: 10、属: 11、阡陌交通: 交通, 12、种作: 种, 作, 13、黄发垂髫: 黄发, 髫, 14、并: 15、 具: 16、要: 17、咸: 18、闻讯: 19、妻子: 20、邑人: 21、绝境: 22、隔绝: 23、乃: 24、无论: 25、叹惋: 惋, 26、延: 27、不足: 28、为: 29、便扶向路: 扶, 向, 30、志: 31、诣: 32、规: 33、未果: 34、寻: 35、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译:

6、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 <三>、基础知识练习。

1、文章的写作线索是: 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2、表现桃花源人闲适快乐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意思是 7、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