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24.正确。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25.错误。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其提出者是贾德等人。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8.【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29.【答案要点】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押密试卷及

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4.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5.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 )方式。 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7.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9.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1.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 )。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者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

D.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12.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13.(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心理学

14.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 A.开始和结尾部分 B.中间部分 C.不一定 D.都一样

15.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6.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7.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 )。 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

1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19.欲盖弥彰,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 A.投射 B.文饰 C.否认 D.反向

20.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 ) 2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 现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3.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24.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练习消除。 25.形式训练说的依据是官能心理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7.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28.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29.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2.C【解析】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3.C【解析】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4.C【解析】布卢姆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理论业绩在四个领域中尤为突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理论;课程开发论。 5.B【解析】略。

6.A【解析】题干所述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7.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 8.B【解析】略。

9.B【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原则的直观性原则可知。 10.B【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再造想象含义的理解。

11.D【解析】A属于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B、C属于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12.C【解析】题干为学习动机的定义。 13.C【解析】贾德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

14.A【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一般效果不好。

15.C【解析】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素因人而异。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16.B【解析】孔子的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所以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17.D【解析】内部感觉包括机体觉(内部器官所处状态,饥、渴、胃疼)、肌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和平衡觉(由位于内耳的感受器传达有关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 18.B【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19.D【解析】投射: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文饰: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否认: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反向: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