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大纲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基础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十二章 休克((教学)

通过选择一挤压综合征合并休克病例,同学们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和讨论,对以下内容进行学习: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休克的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敏,心脏和大血管病 变,强烈的神经刺激。

(2)休克的分类:按病因分类,按发生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3、休克的发展过程

不同类型休克的发展过程有所差异,但总的说来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的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临床经过相对较为简单的失血性休克为例,休克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期:

(1)休克的代偿期 :血液重新分布,“自身输血”,“自身输液”

(2)休克的进展期 :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与长时间微血管收缩和缺血、缺氧、酸中毒及多种体液因子的作用有关

(3)休克的难治期 4、休克的发病机制

(1) 微循环机制:休克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代偿机制和意义、临床表现,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失代偿机制和后果、临床表现;休克难治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临床表现、晚期难治的机制。

(2)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儿茶酚胺,组胺,5-羟色胺。调节肽: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心房肽,血管活性肠肽,激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源性阿片肽。炎症介质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原因,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变化。 (3)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的变化,细胞调亡。细胞代谢障碍:物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休克时器官功能变化:

休克时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肾、肺、心、脑、胃肠道、肝的功能代谢变化,凝血-纤溶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概述:的概念

(1)的病因与发病经过

(2)的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高代谢状态,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因学防治,发病学治疗(纠正酸中毒,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细胞损伤,拮抗体液因子,防止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支持疗法与保护疗法(营养与代谢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

第十三章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适应

(1) 萎缩的概念;类型:生理性和病理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

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2) 肥大的概念;类型:性质上(生理性和病理性)和原因上(代偿性和内分泌性)。 (3) 增生的概念;类型:生理性(代偿性、激素性)和病理性。 (4) 化生的概念及三个注意点、类型(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和意义。 2、 变性

(1) 细胞水肿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原因。

(2) 脂肪变性的概念和病理变化,举例: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和脂肪心(心肌

脂肪浸润)的定义。

(3) 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

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4) 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的概念。

(5) 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的概念和病理变

化。

(6) 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的病理变化。 3、 坏死

(1) 概念和基本病变(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 类型及其病理变化: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 (3) 坏疽:干性、湿性和气性的病理改变。

(4) 凋亡的概念;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5) 坏死的结局和后果:溶剂吸收、分离排除(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的

概念)、机化与包裹、钙化。

4、 再生与修复

(1) 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 (2) 纤维性修复和瘢痕组织: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瘢痕组织

的形态和作用。

(3) 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十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充血的概念和类型(生理性和病理性:举例说明)。

2、 淤血的概念、原因、类型、病理变化(分别举例肺淤血和肝瘀血的发生机理和它们早

晚期病理变化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 出血: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4、 血栓形成

(1)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和血液凝固

性增加

(2) 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和透明血栓的定义。 (3) 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4)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5、 栓塞

(1) 栓子的概念和运行的途径。

(2) 栓子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和其他栓塞。 6、 梗死

(1) 梗死形成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2) 梗死形成的条件:供血血管的类型、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3) 梗死的形态特征:形状、质地、颜色。

(4) 梗死的类型:贫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部位和结局)、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

部位和结局、并以肺和肠举例说明)。

(5)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十五章 炎症

1、 炎症的概念和病因。

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3、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 急性炎症的过程

(1) 血液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2) 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收缩和(或)穿胞作用增强、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3)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白细胞边集和滚动、白细胞粘附、白细胞游出和化学

趋化作用、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功能缺陷。

5、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1) 炎症介质的共同特点。

(2) 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细胞产物、细胞

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一氧化氮、神经肽。

(3) 体液中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 6、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1) 浆液性炎:发生部位、病理表现、结局。 (2) 纤维素性炎:发生部位、病理表现、结局。 (3) 化脓性炎:发生部位、病理表现、结局。 (4) 出血性炎:概念。

7、 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8、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

第十六章 肿瘤 1、 肿瘤的概念 (1) 肿瘤性增生 (2) 非肿瘤性增生

2、 肿瘤的大体形态(数目、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与组织形态(肿瘤实质和间质)。 3、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