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 全套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儿童社会性发展 全套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同胞是心理支持源 2.同胞对适应的消极影响

(二)同胞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现研究表明,有可能是同胞关系提高了儿童社会认知的水平,也有可能是儿童的高认知水平有助于儿童同胞关系的交往与互动。

(三)同胞与同伴关系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同胞之间交往习得的东西可以迁移、概化到同伴关系中。同胞关系是否与同伴关系有联系,实证研究结果时不一致。

四、家庭对同胞的影响

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的儿童,却有着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家庭生活 被视为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所从事的职业、心理健康程度、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和家庭面临的压力与困难等,使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变量。

第九章 自我与他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儿童通过认识自我、关注他人和关注人

际关系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获得社会认知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

会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区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儿童心里理论发

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在西方心理学中对自我概念的表述很不一致。如果抛开不同心理学流派对自我内涵的不同解释,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可以说是个体对于自己所有身心活动的觉知、既包括内部心理状态,也包括外部体貌和言行表现,同时还包括个体对与外界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

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对自我的研究要追溯到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

40

家威廉.詹姆斯:主我和客我。詹姆斯在著述中指出:“无论我在想什么,在此同时,我总是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我自己的存在。同时,我觉得完整的自我是双重的,是被认识的又是可以认识其他事物的,是客体又是主体,简单地说就是客观的我和主观的我”。

(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

阿姆斯特丹研究表明,大约自出生后15个月开始,儿童产生了自我认识。儿童对自我形象的认识要经历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和自我认知的出现阶段。

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4个标准:

1.儿童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意识到动作的目的和动机。 2.儿童能够把自己与自己的动作区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3.儿童能够适应自己的名字。

4.儿童能够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各个因素,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各个因素的发生时间比较接近,但基本上是不同步的。其中自我评价发生较早,开始发生的年龄期(3--4)岁之间,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周岁左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5)岁之间。

青少年时间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2.对自我同一性的认识(2)岁 3.对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4.对自己扩展的意识(4)岁 5.自我意象的形成(4岁—6岁)

6.理性运用者的自我的形成(6岁—12岁) 7.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 8.作为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41

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认识的体现。即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学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所喜爱的活动等,这是儿童的自我概念是十分具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概念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去趋势。

三、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时在自我认识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婴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我国学者认为,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发生于(3--4)岁。自我评价时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孩子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1.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幼儿自我评价表现为从依存性到独立性的发展。

(2)幼儿的自我评价有对自己的个别为对自己外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

(3)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明显地表现为对自己外表行为的评价,同时也表现出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转向内心品质的评价。

(4)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幼儿自我评价的恰当性

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相符的程度即时自我评价的恰当性。恰当的自我评价是个体行为的积极调节因素,关系着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岁幼儿倾向于自评过高,随着年龄增长,自评恰当率提高,过高率下降。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客观标准、同伴参照等外部因素都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有一定的影响。

四、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儿童进入小学之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不断发展,交往范围逐渐扩大,自我评价能力也因此发展起来。

学龄期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龄期儿童逐步摆脱对他人评价的依赖,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不断发展,从顺从比尔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42

2.从注重行为的后果过渡到住重行为的动机,转折年龄在9岁左右。 3.儿童对行为后果的道德判断是从行为的直接后果向行为的长久后果过渡;从行为的个人后果性行为的社会后果过渡;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行为或后果的性质。

4.从比较笼统地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精确地评价;从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6.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识的制约。 (1)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

自我体验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的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生理体验到社会性体验的发展。

(2)社会交往在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的人与人的交往与相互影响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第二节 关注他人

一、儿童心理理论

(一)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发展心理学家关于额头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的关系的认知发展。所采用的主要研究策略是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理解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其中最为经典的试验任务是韦尔曼和普纳涉及的“错误信念任务”。儿童在4岁以前还不能认识到他人会有错误信念。

(二)心理理论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关系

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行为发展之间可能具有的重要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心理理论研究关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假设是,只有具备一

4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