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曹刿论战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一、 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 )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 又何间( )焉 公与之乘( ) 长勺 ( ) 2、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

3、《左传》相传是 时期 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 整的 体历史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课堂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翻译)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 既克: 望其旗靡: (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狱: 必以情 : 忠之属也 : 又何间焉 : 可以一战 : 肉食者鄙 : 再而衰 : 三:.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

2.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样?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

6、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

7、.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8. 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是什么?

四、合作与探究

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交流点拨】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

【交流点拨】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2)辽阔的万里战场,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

【交流点拨】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3.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曹刿是如何回答鲁庄公的询问的? 【交流点拨】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的时机进行攻击。 “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二是解释他为什么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下令追击,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二)人物赏析 再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写曹刿的句子,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课文除了写曹刿还写了鲁庄公,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从??中表现了??”的句式说话)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