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案序号: 课题:3、现代诗二首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3.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2.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激发学生学习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预设: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古诗内容。 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2.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播放照片) 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 预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4.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5.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感知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自学生字,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通读全诗,为学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7.多音字: 尽:(jǐn)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jìn)尽力 山穷水尽 三、朗读品味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诗做准备。

1.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边读边想象画面;注意断句。 (二)品味朗读。 1.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朗读诗文,品味诗意。 我看到了 , 凌江飞渡,江边的 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预设:倦鸟归巢、驮着斜阳、芦苇。 2.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鸟儿 斜阳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从“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方面进行考虑。 预设: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 预设:“倦、驮”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倦鸟驮斜阳,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就能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 3.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预设:斜阳、芦苇、倦鸟。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预设:“掉”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感受秋晚江预设: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上的自然美景,中的景象。 产生热爱大自(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芦苇的变化过程。 是谁让芦苇由“头白”成了“红颜”? 然的思想感情。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