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水稻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能力提升_水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由灰飞虱带毒传播 B、晚稻迟播比早播发病重 C、稻苗生长嫩绿的发病重

D、靠近病源田及近田边的发病重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病毒不能经虫卵传到下代,灰飞虱一经染毒,能终身保毒。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生长嫩绿的发病重。靠近病源田及近田边的发病重。 出处《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第20页,夏声广、唐启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出题人:包凤忠 磐石市取柴河镇农业站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1、下列用于水稻大田有效防除稗草的除草剂是()。 A 、苄嘧磺隆 B、双草醚

C、二甲四氯钠盐 D、唑草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苄嘧磺隆主要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和莎草克杂草,对稗草仅有抑制作用;二甲四氯钠盐是激素型除草剂,主要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稗草无效,且对水稻安全性不及苄嘧磺隆;唑草酮是触杀型除草剂,在水稻田使用,主要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对稗草无效;双草醚是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在水稻田施用,能防除阔叶杂草、莎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是防除大龄稗草的有效药剂。故选B。

出题人:张长海 安徽省 桐城市 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审题人:张长海 安徽省 桐城市 桐城市种子管理局

2、25%2甲·灭草松(5%2甲4氯、20%灭草松)水剂不能防除下列一组杂草的(C) A 、三棱草、野荸荠 B、鸭舌草、异型莎草 C、千金子、稗草 D、萤蔺、眼子菜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5%2甲·灭草松(5%2甲4氯、20%灭草松)水剂能防除水稻大田阔叶及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没有效果,千金子和稗草是禾本科杂草。

出题人:程管民 安徽省 桐城市 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审题人:程管民 安徽省 桐城市 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

1、下列发病类型中不属于水稻立枯病是(B)。 A 、芽腐 B、烂秧 C、针腐 D、黄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稻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主要有三种类型:芽腐,针腐和黄枯青枯。烂秧是绵腐病。题目出处:<水稻病虫害防治200问> 任金平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题人:祖利敏 九台市九郊办事处农业站审题人:王宾 福建省 漳平市 漳平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

2、水稻开花的最低温度约为( D)左右。

A 、0℃ B、 4℃ C、12℃ D、15℃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水稻开花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高温度约为50℃,最低为15℃。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开花;而在阴雨连绵、气温偏低的条件下则开花推迟,甚至不开花而闭颖授粉。(中国农业出版社《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郝建平、时侠清主编;58页,第四章、第一节)

出题人:李杰 南和县农业局审题人:石万春 吉林省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水稻霜霉病的主要感病期是(A)。 A 、秧苗期 B、分蘖期 C、孕穗期 D、抽穗期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水稻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秧苗期是水稻主要感病期,主要在秧苗3叶期以及受水淹后2-3周易发生。出处《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第9页,2006年1月第1版。夏声广、唐启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出题人:包凤忠 磐石市取柴河镇农业站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2、一般高产稻田的成穗率为(C)。 A 、30-40% B、50% C、60-85% D、90%以上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高产稻田的成穗率为60-85%。 出题人:陈永兴审题人:杨再峰

3、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是(A)。 A 、中国 B、巴西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28.0%,其次是中国,约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18.6%。 陈温福 主编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题人:王峰 农业中心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4、当水稻剑叶叶耳(D )时为减数分裂盛期。 A 、在倒2叶叶鞘内15CM(-15CM) B、在倒2叶叶鞘内10CM(-10CM) C、在倒2叶叶鞘内5CM(-5CM)

D、与倒2叶叶耳接近至重叠(-3—0CM)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当水稻剑叶叶耳在倒2叶叶鞘内10CM(-10CM)时为减数分裂始期,两叶叶耳接近至重叠(-3—0CM)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湖北水稻生产500问》P56,张似松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题人:姚善军 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首席专家)审题人:金刚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植保站

1、水稻免耕、少耕有下列好处:1、不翻转土层,减少(C)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土壤()条件和好气微生物活动,增加()积累。3、减少耕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A 、水分 气体 物质 B、水气 透气 物质 C、水分 透气 有机质 D、水气 气体 有机质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水稻免耕、少耕有下列好处1、不翻转土层,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土壤透气条件和好气微生物活动,增加有机质积累。3、减少耕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参见冯跃华等编著、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农民致富100问丛书<水稻栽培100问>第52页。(书号:ISBN 978-7-5412-1586-5/S.61)

出题人:吴金堂 东辛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土肥站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2、水稻二化螟以(B)在稻草、稻桩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 A 、成虫 B、老熟幼虫 C、蛹 D、卵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稻二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出处《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第48页,夏声广、唐启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出题人:包凤忠 磐石市取柴河镇农业站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3、真菌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通过营养体的转化,形成大量的孢子,下列全部属于有性繁殖形成的孢子的是( D)。

A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B、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子囊孢子; C、担孢子、孢囊孢子、子囊孢子、游动孢子; D、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解析:常见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常见有性孢子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来源:《植物保护》陈啸寅、马成云主编P48-50 出题人:林乐意 潜山县黄铺镇农技站审题人:王仁如 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由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两个因素决定。从播种开始到最高分蘖期后的10天,这一期间哪个栽培措施,对穗数影响最大。(C) A 、大田土壤耕作和肥水管理 B、栽插深度和肥水管理 C、秧苗壮弱和栽植密度

D、大田土壤耕作和栽植深度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从播种开始到最高分蘖期后的10天,这一期间的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都对穗数有影响。在栽培措施方面,首先是秧苗壮弱和栽植密度大小对穗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大田土壤耕作、栽插深度和肥水管理等。《作物栽培学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杨文钰屠乃美主编。

出题人:程管民 安徽省 桐城市 桐城市种子管理局审题人:程管民 安徽省 桐城市 安徽省桐城市种子管理局

1、水稻施穗肥最佳时期(A ) A 、抽穗前15~18天 B、抽穗前5~7天 C、抽穗后5~7天 D、抽穗后15~18天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抽穗前15~18天是水稻枝梗分化到颖花分化期,此时施穗肥能巩固前期有效分裂,减少和防止颖花退化,促使稻穗良好发育。

出题人:余宁 安徽省 宁国市 西津办事处审题人:陈永兴 福建省永春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1、关于水稻光合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C)

A 、水稻积累的物质大约有90%左右来自光合作用

B、在穗分化期以前,水稻积累的物质主要用于根、茎、叶和分蘖的生长 C、稻株在抽穗后光合作用生产的物质约占20%—30%

D、在穗分化后,除继续用于营养器官的生长外,在茎秆与叶鞘中贮藏大量淀粉等物质,到抽穗时达到最高峰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水稻积累的物质大约有90%左右来自光合作用。而从土壤中吸收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还有硅,微量的钙、镁锰、铁、硫、硼、钼、铜等)占其积累物质的总量不过10%左右,水稻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光合作用状况的优劣。在穗分化期以前,水稻积累的物质主要用于根、茎、叶和分蘖的生长,在穗分化后,除继续用于营养器官的生长外,在茎秆与叶鞘中贮藏大量淀粉等物质,到抽穗时达到最高峰。抽穗后,这些贮藏物质迅速分解,作为灌浆物质运往穗部,约占谷粒重量的20%—30%,稻株在抽穗后光合作用生产的物质约占70%—80%,除少量维持营养器官的生理功能外,主要供穗部籽粒结实。

出题人:杨泽峰 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审题人:姚善军 湖北省 赤壁市 赤壁市农业局

3、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无效分蘖期后到拔节前后的排水晒田。下列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叙述错误的是(C)。

A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控制与减少无效分蘖发生,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转移,对培育大穗十分有利。

B、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

C、改善植株碳代谢和氮代谢,使茎鞘中同化物储存量减少。 D、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改善植株碳代谢和氮代谢,使茎鞘中同化物储存量增加。《作物栽培学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方本杨文钰屠乃美主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