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过程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钻井过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5.2.3 起下钻

4.5.2.3.1 起下钻应比牙轮钻头起下钻速度慢。 4.5.2.3.2 下钻中遇阻,不能长段划眼。距井底10m左右遇阻时,可加钻压5kN~

10kN,转速40r/min~50r/min进行划眼。

4.5.2.3.3 上、卸钻头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得碰损金刚石齿。 4.5.2.4 钻进

4.5.2.4.1 钻头下至距井底5m时,先开泵循环清洁井底,然后缓慢转动下放,禁止加压启动转盘。

4.5.2.4.2 到底后,先加压5kN~10kN,以50r/min~55r/min转速钻进0.3m~0.5m,再逐渐增至正常钻压和转速钻进。

4.5.2.4.3 根据钻头推荐参数和地层特点确定钻进参数。

4.5.2.4.4 均匀送钻,严禁溜钻,如有蹩跳钻或泵压异常应起钻检查。

4.5.2.4.5 采用动力钻具钻进应使用钻杆滤清器。滤清器应经常检查和清洗。 4.5.2.4.6 金刚石钻头不能在含有燧石、黄铁矿的岩层中钻进。

4.5.2.4.7 正常钻进时应按进尺或时间进行短程起下钻。在易缩径井段,应加密进行短程起下钻。 4.5.3 牙轮钻头

4.5.3.1 根据地层特性和邻井资料,合理选择钻头的型号。 4.5.3.2 钻头入井前应经钻井技术人员、记录工、司钻检查,有下列问题之一者,不能入井。

a) 钻头本体及焊缝有裂纹;

b) 丝扣、台肩端面有严重缺陷,如气孔、裂痕或严重碰伤; c) 牙轮卡死(密封轴承钻头牙轮用勾头板手仍不能活动); d) 喷嘴尺寸不适合,固定不牢靠; e) 各传压孔堵死。

4.5.3.3 不应在钻头体上加热,如火烤、煮沸、焊接和油泡活动牙轮。

4.5.3.4 喷嘴安装前,先把喷嘴洗干净,涂上润滑油,再轻压打入,禁止用金属工具敲击打入,以防损坏密封圈。钻头起出后应及时卸下喷嘴,以备再用。 4.5.4 钻头资料的收集、整理

4.5.4.1 钻头原始记录数据应齐全、准确。

4.5.4.2 每口井使用的钻头,要逐只编号并填写“钻头使用记录表”。

4.5.4.3 应建立金刚石钻头使用档案。对可再使用的钻头,应清洗干净,妥善保管,其档案跟随钻头到使用完为止。 4.6 钻具

4.6.1 钻具的管理、使用、修复和报废应符合SY/T 5369的规定,钻杆分级按SY/T 5824执行,钻杆、方钻杆、钻铤和接头丝扣的加工应分别符合GB/T 9253.1、SY/T 5144的规定。

4.6.2 送井场的钻具应探伤,在母接头上喷焊耐磨带,试压,打钢号,并建立档案。回收钻具时,应填齐钻具卡片一并运回钻具公司。运输方钻杆时,应采取装在套管内或其它防弯曲变形的措施,两端拴牢并带护丝。

4.6.3 钻具到井队后,卸车时不得猛摔、猛碰,以母扣端对齐分层排放,两端悬空长度不得超过2m,严禁在钻具上进行电、气焊工作或用作搭铁线,钻具上不得放置重物或酸碱等腐蚀性物品。

4.6.4 应做好钻具倒换记录,入井钻具要建立三本账,即生产班、地质录井队和

钻井技术员各有一本,定期核对。 4.6.5 不能入井的钻具应分开存放。

4.6.6 钻具上下钻台,应戴好护丝,防止碰撞。

4.6.7 拉下钻台的钻具应卸成单根,并应卸掉打捞工具、配合接头、钻头、钻具止回阀、提升短节和稳定器等,外表、内部应清洗干净,丝扣涂上防锈脂。 4.6.8 钻具卸扣应防止损坏钻具,如丝扣过紧,可用鎯头适当敲击。

4.6.9 处理事故中,钻具承受的拉力、扭力、内外压力等,均不应超过钻具允许的安全负荷。

4.7 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检查制度

4.7.1 每使用1只~2只钻头或100h~300h后,起钻时错扣检查钻杆、钻铤一次。

4.7.2 钻具应定期倒换位置,倒换钻具应分组进行。 4.7.3 钻具应定时探伤、试压。如发生顿钻、严重卡钻事故,解除后应立即探伤。 4.7.4 钻铤、钻杆以外的其它工具入井,除按钻铤的检查项目外,还应绘出示意图,标明其主要尺寸。

4.7.5 稳定器应符合SY/T 5051的规定。每次出入井必须测量外径。 4.7.6 存在以下问题的钻具不得入井使用。

a) 公母接头及配合接头磨薄、偏磨,其台肩剩余厚度不足5.0mm; b) 未经试压或试压不合格; c) 弯曲度超过每米2mm; d) 钻具本体偏磨超过4mm; e) 本体或电焊缝有裂纹;

f) 钻具本体卡扁,椭园长短轴相差4mm; g) 接头台肩损坏,丝扣损坏; h) 探伤有二级伤痕。

4.7.7 各种尺寸钻铤一律采用整体式提升短节,钻铤提升短节不应随钻铤入井钻进。

4.7.8 方钻杆全长弯曲度不超过6mm或两端轴线扭角不超过20°。 4.8 螺杆钻具

4.8.1 螺杆钻具应符合SY/T 5383的规定,螺杆钻具的使用、维修和管理按SY/T 5547执行。

4.8.2 在井场应检查旁通阀是否灵活、连接丝扣是否完好。 4.8.3 入井前应不接钻头试运转。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入井。

4.8.4 入井前、出井后应测量并记录轴向间隙,超过规定值的不应入井。 4.8.5 使用螺杆钻具钻进,应加强钻井液净化工作。 4.8.6 在钻进中应优选排量并保持相对稳定。 4.8.7 螺杆钻具出井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4.9 钻井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4.9.1 仪表的安装位置,应有利于操作人员观察。

4.9.2 整套仪器在现场安装完毕后,应对电、气、油路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才能开机运行。

4.9.3 钻井仪表的读数应和自动记录值一致。

4.9.4 由钻井技术人员安装指重表自动记录卡片,并妥善保管原始资料。

4.9.5 应加强检查出口排量传感器,及时清除积砂。

4.9.6 气、液压系统每班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9.7 液压系统不应经常拆卸自封快速接头。

应建立钻井仪表的管理、使用、保养制度,并按规定检定和校验

二、钻井液设计

(参考文献《钻 井 液 技 术 规 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第一节 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第一条 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 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泥页岩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条 钻井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钻井液配制、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循环净化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测试仪器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 钻井液体系选择

第三条 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 具有经济性和低毒、低腐蚀性,有利于储层和环境保护。

第四条 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

1. 在表层钻井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2. 在砂泥岩地层钻井时,宜选用低固相或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易水化膨胀坍塌的泥页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钾盐聚合物等具有较强抑制性的钻井液。

3. 在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时,宜选用水包油、充气、泡沫、气体钻井流体等。

4. 在大段盐、膏地层钻井时,宜选用饱和、欠饱和盐水钻井液,也可选用油基钻井液。

5. 在高温高压井段钻井时,宜选用以磺化类处理剂为主的抗高温、固相容量限大的水基钻井液;或选用油基钻井液。

6. 在储层钻井时,应选用与储层配伍性好的抑制性暂堵型钻井液、无固相钻井液、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或油基钻井液等。

第三节 钻井液性能设计项目

第五条 水基钻井液性能设计应包含下表所列项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