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部分摘抄分享2011年4月11日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夏山学校》部分摘抄分享2011年4月11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夏山学校》部分摘抄分享

1. 孩子们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与赞许而定。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

与孩子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受到你爱她,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

2. 我知道,天下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放弃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只有割舍,我们才能

发现生命、进步与幸福。父母一定要放弃成见,也一定要摈弃藏在权威和批判后面的仇恨,以及由恐惧造成的不容忍态度,他们必须摈弃旧的道德观和舆论。

3. 简单一点说,做家长的一定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这很不容易,

因为一个人不仅是他自己,也是他所有遇到的人的混合体,他会学到许多别人的价值观念。家长把自己父母的权威加在孩子身上,每一个男人身上都有他父亲的影子,每个女人都有她母亲的影子,这种强加的权威造成仇恨,也造成问题儿童。这正好和认可儿童背道而驰。

4. 小孩对爱和了解的需要远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他们需要爱与赞许。只有真正有勇气和

爱心的父母,才有能力给孩子表现善良的自由。

5. 问题儿童的父母必须冷静地问问自己,我有没有真正表示过认可我的孩子?我有没有表

示我信任他,了解他?我在这里并非空谈理论,因为我曾经见过问题儿童到我们学校来以后,变成快乐正常的孩子。我发现治疗创伤的“良药”就是认可他、信任他和了解他。

6. 孩子对“被爱”的需要远远超过“爱别人”。对每个小孩来说,大人的认可就表示爱,

不认可就表示恨。

7.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都有一种获得认可的天生愿望。罪犯是被迫走上歧路而被社会嫌弃

的人。罪犯永远是自我中心者,他总是想:我要发横财,去他妈的什么社会。刑罚只会加强他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监狱只会逼他变成一个更孤独的人,使他把思想更集中到自己身上,同时怀恨惩罚他的社会。惩罚和牢狱都不能改变一个罪犯,因为那些只能证明社会对他的憎恨。社会为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限制他生存的机会,这种愚蠢而不人道的监狱制度是值得检讨的,它对治疗罪犯的心理没有任何价值。

8. 如果孩子一看见督察都要敬礼,或者一见院长进教室就要立正,校内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同时也不可能有集体认同的氛围。

9.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必须同样小心,在人前当面捧她是不高明的,

例如“啊!是呀,玛丽很不错,上星期在班上又是第一,她的确聪明”等。我并不是说你不应该称赞你的孩子,一句“你的风筝做得很好”是可以的,但是为了在客人面前炫耀自己而称赞就不对了。被称赞太多的鸭子,会像天鹅一般把脖子伸得长长的,自鸣得意起来,这让小孩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你不应该鼓励孩子脱离现实,营造空中楼阁。但另一方面,假如你的孩子失败了,绝对不要落井下石,即使成绩单上都是红字,也不要作声。更重要的是:如果比利因为打架输了而哭着回家,千万别说他没出息。

10. 假如你说“当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你就是大错特错了。总之,不论孩子是什么

第 1 页 共 8 页

样子,你都得接纳他,要绝对避免把他和你自己作比较。

11. 我唯一一句针对家庭、学校和人生的格言是:少管他人闲事,这句话在任何情形下都适

用。

12. 这句格言是培养宽容的人生态度的唯一方法。我很奇怪我以前没想到“宽容”这个词,

这个词正好形容自由学校。我们要有宽容之心,就必须对他们先表示宽容。

13. 服从应该是社交上的礼貌。大人没有权利逼迫孩子服从,服从一定要出于孩子自愿,而

不可加以强迫。

14. 纪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军队的纪律目的在于追求高度的战斗效率,所有的纪律都

是要个人服从某种主张。在纪律严明的国家,生命是卑贱的。

15. 但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纪律。举例来说,在一个乐队里,第一小提琴手服从乐队的

指挥,他和指挥一样,也关心和希望音乐会演奏成功。通常,一听见命令就立正的小兵并不关心军队的效率,军队都是以恐惧来统治的,士兵知道如果不服从便会受罚。如果有好老师,学校的纪律可与乐队相比,但是不幸的是这种纪律通常都和军队一样。家庭也一样,快乐的家庭像乐队一样享有分工的乐趣与气氛,痛苦的家庭就像以恨和严格纪律管理的营房。

16. 令人费解的是,像乐队一样的家庭竟常让孩子忍受像军营一样的学校,在家从不挨打的

孩子在学校受到体罚。

17. 假如家长同意,他们马上便可废除体罚。显然大部分家长不愿如此,这种制度对他们也

有好处,替他们训练孩子,而孩子只会恨处罚的老师,而不恨请老师来干这些好事的家长。从未活过和爱过的家长很赞成这种制度,他们也是严格纪律的奴隶,根本不能想象自由是什么。

18. 在不快乐的家庭中,纪律是恨的武器,服从变成美德,孩子是奴隶与财产。我发现为孩

子读书写字忧虑的家长,通常都是因没受过教育而终生不得意的人。

19. 不能检讨自己的家长才会相信严格训练是对的。家庭中的严格管理相当于家长把自我憎

恨投射在孩子身上。

20. 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会以爱报爱,也会以恨报恨。他们很容易对集体纪律产生反应。我

敢断言人的本性不是坏的,就像兔子或狮子的本性也不是坏的一样。把一只好狗用链条锁住,它就会变成恶狗。严格对待一个善良的孩子,会使他变成一个糟糕、不诚实、内心有恨的人。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坏孩子是天生的,他们相信只有借上帝的帮助或一根大鞭子才能使孩子变好。假如他不变好的话,他们一定会让他因倔强而吃尽苦头。

21. 处罚永远是一种恨的行为。处罚的行为表示老师或父母恨孩子,而孩子也会感觉到这一

点。挨打的孩子对父母表示出的那种明显的悔过或者其他亲热,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

第 2 页 共 8 页

的感觉是恨,但他不得不把它乔装成爱,以避免他的罪恶感。体罚常常让小孩产生“我希望父亲死掉”的幻想,这种幻想马上就引起罪恶感——我居然希望父亲死掉,这多么大逆不道啊!这种悔恨使小孩表面对父亲表示亲热,但心里存在的是恨。

22. 最糟的是,处罚和恨永远是恶性循环。体罚是恨的发泄,而体罚又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恨,

更多的恨使孩子的行为更坏,于是就有了更多的体罚。结果孩子就成了无礼、凶狠和极有破坏性的仇恨者。因为被惩罚惯了,所以他故意犯错,以引起父母感情上的反应——假如不是爱的话,恨也行。因此小孩就挨打,然后忏悔,但是第二天他又重蹈覆辙。

23. 只有和道德及对错观念连在一起的体罚,才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假如一个顽童在街上用

烂泥打掉我的帽子,而我回敬他一记耳光,他会认为这是我的正常反应,那孩子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如果我去见他的校长,同时要求校长惩罚他,那惩罚带来的恐惧便对他产生很坏的影响。这件事马上变成一件和道德有关的事,小孩便会觉得自己犯了罪。

24. 我当时回击他会让那孩子学到人生的重要一课:如果你打别人,别人也会生气地打回来。

惩罚和生气不同,惩罚是冷静、有法律性而且含有很深的道德意义的,它宣称自己完全是为犯罪的人好(以死刑来说,则是为社会好),惩罚是一个人把自己当上帝,而以道德来判决他人的过程。

25. 许多父母真正以为上帝是奖励与惩罚的上帝,所以他们也应该奖励或惩罚孩子。这些家

长努力做到公平,他们常常说服自己,认为惩罚孩子是为孩子好,“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并不是假话,而是一种很虔诚的自欺。我们必须了解,宗教和伦理使惩罚变成一种表面上看来很有吸引力的制度,因为它使良心得到安慰,罪人们也会说:“我已经付出代价了”。

26. 被惩罚的孩子的确越变越坏。最糟的是,他将来会变成一个爱体罚的家长,而“恨”就

一代一代不断绵延下来。

27. 怕老师和怕处罚终会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为每个成人都是父亲或母亲的象征。每

次被老师处罚时,孩子都会害怕和憎恨成人的象征——他的父母。

28. 用说教来惩罚是训练骗子和说谎者的上策。更坏的是当着小孩的面为他犯罪的灵魂祈

祷,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因为这样一定会让孩子有极深的罪恶感。

29. 唠叨绝不是爱的表现,那只是母亲的一种被恐惧所掩饰的不自觉的恨而已。

30. 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满足那个兴趣,这是百验百灵的方法,压制和不理会只会将

那些兴趣压到潜意识里。

31. 当妈妈说“讨厌”、“脏死了”或“啧啧”时,对与错的因素出现了,身体的自然现象就

成了道德的问题,孩子会感到这是件错事。因此说一个对粪便有兴趣的小孩肮脏是不对的,正当的方法是让他玩泥巴以满足这种兴趣。这样他就会不受压抑地将此兴趣升华,而兴趣得到满足之后便会自然消失。

第 3 页 共 8 页

32. 每位母亲都要记得,任何愤怒对孩子性格的影响都不会消失,它会点滴沉淀,在孩子的

性格中留下痕迹。

33. 极权始于育婴,干涉儿童的天性就是专制。第一种对孩子的干涉永远是食物方面的,例

如逼孩子按时间表挨饿吃奶等。对此表面的解释是:这样可以让大人舒服,少干扰一点大人的日常生活。但深层动机实在是对新生命和它的自然需要的一种怀恨,这便能说明为什么有些家长会对婴儿饥饿的哭声无动于衷了。

34. 自由发展应该从孩子一生下来和第一次喂奶时就开始,每个婴儿都有按照自己意愿被喂

奶的权利。

35. 每个育婴室都有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一定不能让婴儿哭得太久,每次他的需要都

要给予满足。

36. 养育一个自由发展的孩子的母亲,每天甚至每分钟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主动权在孩子

手中,她必须非常注意,才能知道孩子的习惯。因此如果孩子吃完奶半个钟头以后哭,年轻的母亲必须自己设法找出答案,他是不是不舒服?胃里有没有胀气?他还想再吃点奶?是不是寂寞而需要人逗逗他?做母亲的需要以自发的爱作出反应,而不能照本宣科。

37. 许多时候母亲都会觉得自己对孩子知道得比孩子自己更多,事实不然。从吃东西就可以

看出来,母亲们完全可以在桌上摆上冰激凌、糖果、黑面包、西红柿、生菜和其他食物,让孩子自由选择,普通小孩在一个星期内便会选均衡的饮食,我知道美国有过这种实验。

38. 因为吃东西是儿童时期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这种极为重要和基本的行为不能受餐桌礼

仪的干扰。

39. 食物在孩子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比性重要得多。人的肚子是自私也是自利的,孩子也是。

一个十岁小孩对一盘菜的占有欲远比一个酋长对女人的占有欲更强。当孩子自然生长而自私自利得到满足以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变成利他的观念以及对别人的自然关心。

40. 一些所谓的“创造性的玩具”包括填字游戏和数学游戏等,因为已经有固定的答案,所

以,其实没有太多创造性。我承认我不会制作任何玩具,同时在这方面也提不出什么建议。但是我相信,玩具世界还在等待一个深得童心的奇才去超越现在的玩具,去接近儿童的内心世界。

41. 孩子天性爱吵闹,父母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同时去适应他们。假如要小孩健康,就必须

允许他们玩相当多的吵闹游戏。

42. 有礼貌意味着为别人着想——不,该说是从别人的角度去感受。有礼貌的人一定要有集

体的意识,能替别人设身处地着想。礼貌不允许伤害别人,有礼貌也是真的有修养。礼貌学不来,它是一种潜意识行为。礼节却是可以学的,因为它是属于意识层面的,是礼貌的皮毛与表面装潢。礼节不管人们在音乐会上讲话,也允许饶舌和诽谤,它只要求我

第 4 页 共 8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