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3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1.4地球的圈层结构 题 授李课 学旅顺口区第三高秀课型 新课 教校 级中学 红 师 教知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学 识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尝试根据地震波划目与分地球内部圈层;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标 技层的含义 与能 要 过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求 程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用具体实例说与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方法 情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感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树立热爱态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度与价值观 重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 1 点 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巩固练习:发生地震时,坐在教室里的同学和 坐在小船上的游人的感觉分别是什么?为什 么? (5)意义:我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可以研究地球 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和状态,划分内部圈层; 还可以研究地震的能量和划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可以看到这地球的内部不同位置处地震波的传 播速度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 叫做不连续面。以此不连续面为界可以划分地教 球的内部圈层。那么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有几 个,分别就什么?地震波通过不连续面波速发 生了什么变化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 (2)不连续面 学 a.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陆)该面以下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b.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 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师: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划分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过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1.26和图1.27明确地球 内部的圈层结构并分析各圈层的特点。 程 教师总结: (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请思考: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巫山 D大西洋中脊 (2)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根据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探究:请同学们讨论软流层的状态(为固态,

3

熔融状态)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3)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根据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探究:请同学们讨论外核的状态。(可能是液态) 思考:从地壳到地核,温度、密度和压力如何变化?(变大) 教师补充: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地壳的结构特征主要有厚度不均衡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了解。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呢?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说明地球外部包含有哪些圈层呢. 总结: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师: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