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2014春)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2014春)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根据离体牙的不同,确定磨片的剖开方向。磨牙在近中根处作颊舌切面观,前磨牙作颊舌切面观,前牙作近远中切面观。

(2)根据离体牙的外形,确定中线,平分整个牙体,铅笔标记。 (3)用磨石(电机)或钻针(涡轮机)沿中线剖开牙体。 (4)将剖面磨光,观察。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1)绘制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根据冠长(10.5mm)、根长(13.Omm)用铅笔画a、b、C三条平行线,ab=10.5mm,bc=13.Omm,过三条线作垂线d,以d为中线,根据牙冠近远中径(8.5mm)、牙颈近远中径(7.Omm)分别作冠宽线和颈宽线(图2一llA)。注意唇面颈缘曲度不超过冠长1/3(图2一llA虚线所示)。

A B C D 图2-ll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A.画线B.画外形轮廓C.画髓腔形态D.修改完成

在图2-1 1A的基础上,根据上颌中切牙唇面冠根外形特点,画出唇面冠根外形轮廓(图2.11B)。 根据冠观察的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画出近远中静面髓腔形态。要求髓室顶最宽部位于牙冠中部,并且向根尖逐渐变细(图2-1IC)。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图2-11D)。

(2)绘制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用上述方法首先画出a、b、C三条横线,然后根据唇舌 径(7.0 mm)、牙颈唇舌径(6.0 mm)分别画出牙冠和颈根的唇舌向宽度,再根据上颌中切 牙邻面外形特点,画出邻面冠根外形轮廓(图2-12A)。 根据上颌中切牙唇舌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关系画出唇舌剖面髓腔形态。要求髓腔最宽处位于颈部,髓腔分别向切端和根尖方向逐渐变细(图2.12B)。 对照标本检查并修改,完成唇舌剖面髓腔形态。(图2-12C)

A B C

图22l2上颌中切牙唇舌剖面髓腔形态

A.画外形轮廓 B.画髓腔形态C.修改完成 4.在下颌第一磨牙剖面图上,填写各结构名称。 【思考题】

1.前牙髓腔形态与牙体外形有何关系? 2.磨牙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

12

3.多根牙与单根牙的髓腔形态有何不同?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绘制的上颌中切牙及下颌磨牙剖面图。

实验七 牙合 型观察(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牙列的形态;掌握覆牙合,覆盖,牙尖交错位,正中关系牙合,下颌姿势位等概

念与意义。

【实验内容】 口腔检查与牙合型观察。

【实验用品】 口腔治疗盘,镊子,口镜,探针,卡尺,咬合纸。 【方法和步骤】 每2人一组,根据检查表内容,互相检查。 1.首先检查正中牙合正中牙合是指上下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的位置。 (1)测量前牙的覆牙合:测量上颌中切牙盖过下颌中切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2)测量前牙的覆盖:测量上颌中切牙切缘到下颌中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3)检查第一磨牙的牙合关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磨 牙的近中舌尖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内,此为中性牙合。如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远中,此为近中错牙合。如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的近中,此为远中错牙合。 2.检查颌位

(1)牙尖交错位:又称正中牙合。 (2)正中关系牙合:也称下颌后退接触位。

(3)下颌姿势位:又称息止颌位,观察颌位是否位于正中,测量息止牙合间隙。 (4)肌接触位:观察与正中牙合位是否一致。

3、作前伸咬合运动和左右侧咬合运动,检查运动时的接触牙。

将检查结果填写在检查表内。根据全班同学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思考题】

l分别叙述正中牙合、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的概念。 2.检查结果有何特点和规律?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牙牙合检查表。

实验八 咀嚼效率测定(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咀嚼效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掌握咀嚼效率的定义和 意义以及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实验用品】

称重法 烤熟的花生米(每人l包,49)、称量天平、恒温烤箱、小铜筛(孔径2mm)、量筒 (1000ml、lOml各1个)、漱口杯、玻璃棒。

2、吸光度法花生米、紫外分光光度计l台、烧杯(2000ml、50ml各1个)、5ml移液管1只、滤纸,玻璃棒。

【实验原理】 咀嚼效率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食物嚼细的效率。咀嚼效率的测 定方法有三种:称重法、吸光度测定法、比色法。

1、称重法在一定时间内咀嚼一定量的试物,将试物吐出,清洗、烘干、过筛,测定重量,代入公式计算。咀嚼的试物要求吸水量小、有一定的硬度,常用的试物为花生米。 咀嚼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咀嚼效率= 试物总量-试物余量

—————————

试物总量

13

2.吸光度测定法 采用光栅分光光度计,以其可见光对咀嚼试后的试物如花生米悬浊液进行测定。咀嚼效能高者,咀嚼得细,悬浊度高,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大,反之则小。 【方法与步骤】 1.称重法

(1)用漱口水将口腔充分含漱干净。

(2)将花生米4g放人口腔中,咀嚼20秒,记录咀嚼时间。

(3)将咀嚼后的花生米吐入一烧杯中,反复漱口,漱口水也吐人杯中。

(4)倒入l000ml量筒内,加水至l000ml,玻璃棒搅拌l分钟,静置2分钟。 (5)200目铜筛过滤,将不能过筛的残渣置于小盘内。 (6)放入从恒温烤箱内,干燥。

(7)将干燥后的残渣在天平上称重并记录,此为试物余量。

(8)根据公式计算咀嚼效率,并结合受试者口腔情况,进行分析。 吸光度法

(1)口腔含漱。

(2)花生米5g,放人口内咀嚼30秒,避免吞人。

(3)将咀嚼后的明胶吐人烧杯中,反复漱口,漱口水一并吐人杯中。 (4)加蒸馏水定容至l000ml。

(5)玻璃棒搅匀1分钟,静置2分钟。 (6)取50ml悬浊液滤纸过滤。

(7)取2ml滤液,稀释至6ml,作为检测样本。

(8)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90nm下测定样本吸光度值。

(9)统计完整自然牙列者的吸光度平均值,作为咀嚼效率的基准值。将测得吸光度值进} 比较,即为咀嚼效率。 【思考题】

1.咀嚼效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2.结合实验,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差异和优缺点。

3.比较同学之间咀嚼效率的差异(如缺牙与未缺牙,戴义齿与未戴义齿),分析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实验结果。

实验九 下颌及髁突运动轨迹描记(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理解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的使用方法和原理,掌握髁突运动记录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髁突运动轨迹的因素。 【实验用品】

刻度尺、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ADIAX)、弹性印模材料、石膏、自凝塑胶、玻璃离子粘固粉 【方法和步骤】

1、 下颌运动轨迹直接观测:

两个同学为一组,根据检查表内容,互相检查。

(1)记录开口度与开口型:开口度是指受检者大开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距离。 (2)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的记录。 2、示教: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的使用。 实验流程图:

14

面部作参考标记点 向患者讲解实验 小开口运动教会下颌放松 安装并戴上颌面弓 张闭口运动 安装并戴下颌面弓 做各种下颌运动 前后运动 确定铰链轴点 侧方运动 记录髁突运动轨迹 拆除记录装置,清洁

(1) 连接CADIAX仪器设备:将CADIAX记录仪与计算机相连,接通电源,连接脚踏板,确认双侧髁突指针和描计板的导线与记录仪主机正确连接,进入Gamma Dental界面,输入即将测试病人资料(如下图):

CADIAX记录仪与电脑相连

(2)取受测者上下颌石膏模型, 向受测者仔细讲解检查中需要配合的各种下颌运动方式:小开口运动、大张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以及侧方运动,并教受测者练习这些动作,直至熟练。

(3)受测者的体位调整:身体位置的改变会影响记录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嘱咐受测者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不动。受测者身体应处于直立座位,尽量放松,最好能在颈部给予支持。实验过程中戴用一次性头帽,长头发要置于脑后,以避免对描记指针造成干扰。 (4)参考位置(RP)的获得:在CADIAX进行髁突轨迹描记的过程中要求受测者下颌位置从参考位置起止,此位置类似于正中关系时的下颌后退接触位,并没有明确的解剖学定位。操作时用手轻轻引导受测者下颌向后向上,同时嘱受测者尽量放松,仔细感觉并记住此种放松位置与状态。该位置并不强调下颌的强迫后退,而是一个自然引导下颌向后向上的位置,更接近人体的生理位置,受测者比较容易重复获得。铰链轴就是在此参考位置上确定的,并且所有将要研究的髁突运动均起始和终止于此位置,如参考位置不易找到,则可选择经验铰链轴点。

1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