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五、分清流派,掌握特点

古典诗词的种类繁多,流派繁杂,鉴赏诗词也要注意到流派的问题。流派不同,常用意象、语言风格、思想主旨、写作特点等都不一样。分清流派,牢记流派的的特征有助于尽快的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如山水田园派诗歌,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常用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白描、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等情感。再比如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分清流派,牢记它们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诗歌的主旨。

以上几个方面是着眼于诗词整体而言的,当然鉴赏诗词还有其他方面也要注意,比如抓好小序和注释,这是理解诗词的钥匙和重要部分;再比如找出诗眼,从诗眼入手分析内容,等等,这里就不再多做叙述了。

当然,总体把握诗歌鉴赏并不是说就掌握了鉴赏的全部,考查角度不同,具体的鉴赏也不同。对于中学生而言,古典诗词的考查角度不多,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得分率确是较低。究其原因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古典诗词距离当代时间较远,没有了诗词产生时的环境;二是文言与白话的语言差异产生的直观误区;三是学生对于诗词考试的题型、赏析方法和答题要领把握的不好。基于这些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习兴趣,我们将进行详细的讲解。具体来说,我们将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配以具体的诗词,分考点进行解析。

高考大纲对于古典诗词的要求是: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具体到诗词中也就是考查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本课程的讲解也是按照这四个方面进行。

13

第二节 古典诗词的形象

一、概念及分类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2.景物形象。(自然景象或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形象的特点:

1.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 静 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 甜 苦 辣 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14

触觉感受有:寒冷 温暖 凉爽 燥热 疼痛 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3.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

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提问方式和答题要点 (一)人物形象 1.设问方式

①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②诗中塑造的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③请简要分析某某形象。 2.答题要点及思路 ①概括形象特征

定位诗歌描写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身份,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注:首先找到诗中关于人物形象的词句,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特征。 ②解析特征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性格、品格)特征,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注:分析形象特征也就是说分析①里面的特征在诗词中体现在哪。 ③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2里合答。

3.试题举例

15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杜甫 49 岁,地点为成都草堂。 设题: “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怎样刻画“狂夫”形象的?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贫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步骤1)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五六句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步骤2)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突出“狂夫”贫困不移的高贵品质。(步骤3)

【解析】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贫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关键词“贫困潦倒”“放达乐观”)

第二步,结合诗作对形象特征进行分析,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诗的后四句则描写了“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对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的条件。

第三步,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突出了“狂夫”乐观旷达、贫困不移的高贵品质。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