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发展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民办高校发展前景广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全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连发

我们认为,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定向”与“定位”的关系。民办教育事业是一个民生事业,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创业致富。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只能是人才市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扮演的是导演者的角色,起着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自始至终处在“主体”的位置。“主导”者的师德、师能、师风直接影响到“主体”者的成长和进步,为此,就要把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摆到民办高校做优做强的源头位置。

三是“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既然民办高校姓“民”,就义不容辞地帮家长管理、教育好孩子,使他们既能“成人”又能“成才”,全面发展。使学生逐步领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渴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欲望,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

四是“形象”与“品牌”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品牌”,充分体现民办高校价值观、公信度和亲和力,是民办高校的“形象”。“特色”、“品牌”效应,可以让家长了解到民办高校具有上乘的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光明的前程,因而成为选择求学的首选目标。民办高校这种“特色”、“品牌”和“形象”,实际上就是实力和效益的象征,是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竞争优势,是由机会成功向战略成功转型的基本条件。

瓶颈与出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理性分析

北京人文大学执行校长王图强

按照民办高校应具备的特点要求来对照民办高校的现状,可以发现如下几点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一些学校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②一些学校科学和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办学理念;

③一些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明显,质量有待提高。 ④一些学校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不高,运营不规范,缺乏创新。 ⑤一些学校与工商企事业界缺乏联系,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差; ⑥一些学校投入缺口大,软硬件条件差; ⑦一些学校教职队伍素质不高,缺乏稳定性。

根据以上对几个影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分析,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清楚了:一个是不良的政策环境,另一个是民办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瓶颈找到了,出路在哪里? 在此,我们提出如下两点期待:

1.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财政支持、信息服务等手段在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之间搭起一个“平等竞争平台”,以保证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进行平等、公正的竞争。民办大学目前尚属弱势群体,政府应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在民办大学创办阶段应多鼓励、多帮助;在其发展阶段应多支持、多推动。 2.对于民办大学来说,在努力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要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要把就业能力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贴近市场,培养人才。

依托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世良

从教师主体来看,民办高校的教职工队伍组成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工作背景、生活背景等不尽相同,而且流动性较大,教学习惯、气质学识有较大差异。而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主体,在民办高校中教师要承担起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塑造学生品格和价值观念的职责,必须靠文化的力量,形成学校教师群体的精神特质,形成学校的凝聚力。

从学生主体来看,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目的性、自主性、自律性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他们在创造力、接受力等方面并不差。学校应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把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以文化的魅力去感染和熏陶,使之将来能够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基于以上想法,硅湖学院在构建文化系统的过程中,以“灰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方向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借鉴西方文化的精髓,并密切结合硅湖自身的实际情况。学院之所以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这种和谐关系的积累,实际上是使师生员工在利己和利他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学校整体和师生个体利益的共同、和谐发展,这也是针对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心态比较浮躁,有一点急功近利、诚信度不高的现状而言的。同样对于培养将来能够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和贡献于社会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灰领”人才也是极为有利的。

民学之道重在和谐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贵在和谐,重在和谐。随着教育部批准西安翻译学院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所新批升本院校中的最高限18000人,西译人既感到“本科西译”的重任,又面临“和谐西译”的紧迫,

率先在民校办学中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

少数学校晋升本科,绝不是专科的延伸,民办本科和公办本科从目标和定位上,都应该符合国家对本科的全方位要求。民办本科和公办本科从本质上、要求上、待遇上,都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民办本科现在还仅限于教学型,还没有上升到少数名牌高校的研究型。但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有少数民办院校的佼佼者,走向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本科教育。

本科无疑是西译主导的第一驾马车,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及“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双专业自考本科是西译的主力军,加上两年前创新的“学五年不拿国家文凭的翻译研修班”已经形成“三条腿”走路的态势,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模式,正是西译一贯坚持的原则,西译三条腿走路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学生成才搭建立交桥,创造更多坦途,更是“和谐西译”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高职和自考是西译和民办高校很大的一个群落,西译的“第二希望工程”就是专为他们构建的。这个工程也使得数万名高考落榜生受益。“高考生落榜生犹如烧到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再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里继续深造,他们就能够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希望工程。”

创建现代化的大学制度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汪幼兰

要建设名牌民办高校,不能以我国现有的公办高校模式为蓝本,将民办高校变成公办高校的简单克隆。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参照,大胆借鉴企业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来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没有良好的合乎现代大学发展和办学规律的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利于现代大学发展和运行的制度环境作保证,大学即使一时拥有雄厚的人财物,也不能成为高质量的大学,也难以肩负现代大学的历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