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a-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

,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3H20O 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 19mol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

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化后可用AgNO3溶液检验

A项,根据键线式,由碳四价补全H原子数,即可写出化学式为C13H20O,正确; B项,由于分子可存在碳碳双键,故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正确;

C项,分子式为C13H20O,可以写成C13H18nH2O,13个碳应消耗13个O2,18个H消耗4.5个O2,共为13+4.5=17.5,故错误;

D项,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发生,然后水解酸化,即可得Br-,再用AgNO3可以检验,正确。 答案选C。

2.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包括以下两个反应:

①11KClO3+6I2+3H2O == 6KH(IO3)2 +3Cl2↑+5KCl ②KH(IO3)2+KOH==2KIO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KH(IO3)2中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等化学键 B.反应①中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2.24LCl2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碘盐,溶液会变蓝 D.可用焰色反应实验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KH(IO3)2为离子化合物,包含离子键与共价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A项错误; B. 气体的状态未指明,不能利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

C. 碘盐中所含的碘元素在水溶液中以IO3-离子存在,没有碘单质,不能使淀粉变蓝,C项错误;

D.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若碘盐的焰色反应显紫色,则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常识,A项是易错点,要牢记氢键不属于化学键,且不是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分子之间就有氢键。要明确氢键的存在范围是分子化合物中,可以分为分子内氢键,如邻羟基苯甲醛,也可存在分子间氢键,如氨气、氟化氢、水和甲醇等。

3.仪器:①容量瓶、②长颈漏斗、③分液漏斗、④滴定管,使用前必须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 A.全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仪器的构造、用途判断其用法。 【详解】

①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瓶塞与瓶口须吻合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②长颈漏斗上下相通、没有塞子或活塞,无须检查是否漏液。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下端应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

③分液漏斗有活塞和玻璃塞,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球形分液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不需形成液封;锥形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④滴定管用于滴定实验,使用前需检查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处、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处是否漏液。 本题选B。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要量取15.80mL溴水,须使用棕色的碱式滴定管 B.用pH试纸检测气体的酸碱性时,需要预先润湿 C.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碘

D.中和热测定时环形玻璃搅拌棒要不断顺时针搅拌,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溴水可氧化橡胶,应选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

B.气体溶于水后才能显示一定的酸碱性,因此,用pH试纸检测气体的酸碱性时,需要预先润湿,故B正确;C.溴与KI反应生成的碘易溶于溴苯,汽油与溴苯互溶,无法萃取,应选NaOH溶液充分洗涤、分液,故C错误;

B.①③④

C.只有③和④

D.只有④

D.环形玻璃搅拌棒应该上下移动,进行搅拌,温度计插在玻璃环中间,无法旋转搅拌棒,故D错误; 答案选B。

5. [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工生产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溴通常使用SO2作还原剂 B.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中利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C.合成氨采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主要是提高氢气平衡转化率 D.工业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体现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空气吹出法中氯气置换出来的溴,Br2被水蒸气吹出与SO2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S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6,作还原剂,A项正确;

B.在侯氏制碱法中,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利用的就是NaHCO3的溶解度比NaCl等物质的溶解度小,使之析出,B项正确; C.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

2NH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采用高温并不利于反应正向移动,不

能提高氢气平衡转化率,采用高温是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氢气平衡转化率,C项错误;

D.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2CH2=CH2+O2化学和原子经济性,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C。

6.相同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2

,原子利用率100% ,符合绿色

A.对比pH=7和pH=10的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起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大 B.对比pH=2和pH=7的曲线,说明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

C.在0~20min之间,pH=2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875×10-4mol·L-1·min-1 D.50min时,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答案】A

【解析】A.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曲线的斜率表示反应速率,起始浓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PH不同分解速率也不同,故R的起始浓度和溶液的PH均影响R的降解速率,且R的起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小,故A错误;B.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正确;C.在0~20min之间,pH=2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875×10-4mol·L-1·min-1,故C正确;D.根据

图示可知: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由于初始的量相同,变化量也相同,所以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的,故D正确;答案为A。

7.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验证草酸晶体是否含结晶水

C.检验混合气体中H2S和CO2

D.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挥发出的HCl也能和硅酸钠反应,应先除去,A项错误;

B.草酸受热易熔化,所以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且草酸受热分解也会产生水,B项错误;

C.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并除去H2S,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的存在,C项正确; D.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引起倒吸,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8.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 AI,含有少量的 Fe、Mg 杂质)制明矾[KAl(SO4)2·12H2O]的过秳如图所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