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学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铸造工艺学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程军超 制

铸造工艺学

名词:4个,每个2分;填空:20个,每个1分;简答+计算:72分。 铸造:是将液态合金注入铸型中使之冷却、凝固,制备铸件的工艺方法。 与其它工艺相比,铸造具有的优点: ① 适用范围广

② 不受金属或合金种类限制 ③ 铸件尺寸精度高 ④ 成本低廉

第一章 粘土砂及涂料

1. 铸造工艺设计:根据铸造零件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

和工艺参数,绘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2. 3. 4. 5.

原砂中颗粒直径小于20um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统称为原砂的含泥量。 铸造用砂的粒形大致分为三类:即圆形、多角形、尖角形。○、□、△ 角形系数(E)是铸造用硅砂的实际比表面积与理论比表面积的比值。

ZGS 92-50/100(54A):铸造用硅砂、硅砂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最低为90%、主要力度组成为三筛,其首筛筛号为50,尾筛筛号为100,粒度的平均细度值为54,平均细度偏差为±2。

6. 粘土砂铸型常见的缺陷:夹砂、粘砂、裂纹、侵入性气孔。 7. 8.

第二章 无机化学粘结剂型(芯)砂

1. 常用的无机化学粘结剂有水玻璃、水泥、磷酸盐聚合物等。 2. 钠水玻璃CO2硬化法优缺点:

优点:①混砂、紧实、硬化、起模均很简易。②CO2便宜、安全。

缺点:①浇注后溃散性差。②旧砂难用摩擦法再生。③硬化的型、芯保存性差(尤其在寒冷潮湿条件下)。④强度稍显不足。

3.

第三章 有机化学粘结剂砂

程军超 制

第四章 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概念

第五章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 型砂和芯砂的组成:原砂+粘结剂+附加物。

2. 砂型铸造的铸型:湿型、干型、表面干型、自硬型 3. 浇注位置-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铸件的某个表面位于铸型的上、下还是侧

面。 4. 浇口位置-内浇口与铸型型腔连接处的位置/液态金属流入铸型型腔的位置。 5. 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

① 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侧立面 。 ② 尽可能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以避免形成夹砂和夹杂缺陷。 ③ 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

④ 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 ⑤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吊砂、吊芯或悬臂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 ⑥ 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的冷却位置相一致。 6. 分型面: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7. 选择分型面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 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半型内 ②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③ 分型面应尽量选择平面 ④ 便于下芯、合箱及检查型腔尺寸

⑤ 选定分型面时不要使某一砂箱过高 ⑥ 对受力件,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⑦ 应注意减轻落砂、清理和机械加工的工作量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原则有的相互有矛盾。一个铸件的分型面毕竟以满足哪几项原则为最重要,这需要进行多方案的分析对比,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程军超 制

第六章 铸造工艺参数及砂芯设计

1. 尺寸公差:铸件各部分尺寸所允许的极限偏差。CT1~CT16 2. 重量公差:以占铸件公称重量的百分率为单位的铸件重量变动的允许值。MT1~MT16 3. 机械加工余量:为了保证零件加工尺寸和精度,在铸造工艺设计时,将加工表面上留出

的、准备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机械加工余量。

4. 铸造收缩率:K?LM?LJ?100%

LM5. 起模斜度:为了方便起出模样或取出砂芯,在模样、芯盒的出模留有一定斜度,以免损

坏砂型或砂芯。这个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6. 分型负数

7. 反变形量:在制作模样时预先做出来的变形量称为反变形量。 8. 砂芯的功用是形成铸件的内腔、孔及铸件外形不能出砂

的部位。分为Ⅰ~Ⅴ级砂芯。

9. 芯头:伸出铸件以外不与金属接触的砂芯部分。 10. 砂芯的定位、支撑、排气。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1.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液流入型腔的通道,通常由

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内浇道等单元组成。

2. 浇注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 ② ③ ④

使液态合金平稳充满砂型;

阻挡夹杂物进入型腔,以免形成渣孔;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以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起一定的补缩作用,在内浇道凝固前补给部分液态收缩;

⑤ 让液态合金以最短的距离,最合适的时间充满型腔,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

在型腔内有必要的上升速度等,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⑥ 充型流股不要正对冷铁和芯撑; ⑦ 合理的浇注系统应能节约金属,有利于减少冒口的体积。 ⑧ 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提高铸型面积的利用率,便于造型和从铸件上清除。

3. 合金液在砂型中流动的水力学特点:

① 多孔管中流动: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金液的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② 黏性流动: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③ 不稳定流动: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④ 紊流流动:合金液在浇注系统中一般呈紊流状态; ⑤ 多相流动

4. 浇口杯作用:用来承受来自浇包的金属液,防止金属液飞溅和溢出,便于浇注,减轻液

流对型腔的冲击,分离渣滓和气泡,阻止其进入型腔,增加充型压力头等。

5. 横浇道:

① 横浇道用以连接直浇道与内浇道,并将金属平稳而均匀的分配给各个内浇道; ② 主要作用是捕集、保留由浇道流入的夹杂物,所以又称“捕渣器”,是浇注系统最后一

道挡渣关口。 ③ 要求横浇道平稳、缓慢地输送金属液,而低速流动又可减少充填时对型腔时的冲击,利

程军超 制

于渣粒在横浇道中上浮并滞留在其顶部而不进入型腔。

6. 横浇道具有撇渣作用的条件:

① 横浇道必须呈充满状态; ② 液流的流动速度低于渣粒的悬浮速度(渣粒能在横浇道中浮起); ③ 液流的紊流搅拌作用要尽量小;

④ 应使夹杂物有足够的时间上浮至顶面,横浇道的顶面应该高出内浇道区一定距离,末端

应加长; ⑤ 内浇道和横浇道应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7. 内浇道的作用: ① 内浇道的作用是引导金属液进入型腔。

② 内浇道比较短,本身不能挡渣,但是合理的结构尺寸与与横浇道的连接方式将有利于横

浇道的挡渣。

③ 内浇道可以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差和凝固顺序;分配金属液;控制金属液流的充

型速度与方向,使之平稳充型。

8. 浇道对凝固顺序的影响

① 同时凝固能使铸件中内应力最小,因而铸件变形量也小,但不能防止缩孔、缩松,故主要适用于液态和凝固收缩不大的合金(灰铸铁)及壁厚均匀的其他合金的薄壁铸件。 ② 顺序凝固时内应力大,变形也大,易造成裂纹缺陷。但收缩大的合金如铸钢、可锻铸铁

及大多数有色金属铸件,防止产生缩孔和缩松常是工艺上首要考虑的问题,故需采用顺

序凝固的原则,将缩松、缩孔集中并移入冒口。

9. 内浇道在铸件上开设位置

① 对壁厚均匀的铸件,应当采用同时凝固的方式,可选用多个内浇口分散引入金属液。壁厚不均匀的铸件,可从薄壁处引入,这样可以平衡铸型各部分的温差,使铸件大体在相同时间凝固; ② 对需要采用冒口补缩的铸件,应获得顺序凝固的条件,从厚壁处引入金属液,形成从薄壁到厚壁最后到冒口的先后凝固顺序; ③ 对于结构复杂的铸件,往往采用同时凝固和顺序凝固相结合的解决方法。即对每一个补缩区按顺序凝固的需要安放内浇道,但对整个铸件,则需要按照同时凝固的方式采用多

个内浇道分散充型; ④ 在铸件壁厚相差悬而又必须从薄壁处导入金属时,则应同时使用冷铁使厚壁处先凝固及加大冒口等工艺措施; ⑤ 内浇道应使液流顺壁流入,不冲刷型壁,不冲击型芯,且不阻碍收缩; ⑥ 内浇道应该避开铸件的重要加工面部分,防止出现晶粒粗大,降低耐磨性等; ⑦ 内浇道的位置应使造型清理方便,且不阻碍铸件的收缩。

10. 封闭式浇注系统是指从浇口杯底孔到内浇道的断面积逐渐缩小(即内浇道的断面积之和

最小,浇口杯底孔的断面积最大),其阻流断面正好是内浇道的浇注系统。

11. 优点:封闭式浇注系统充满快,故在浇注后不久就有好的挡渣能力;还可以减少金属液

的消耗,在铸型中也较好安排,便于清理;可以防止气体卷入金属液中, 适合于中小

型铸铁件。

12. 缺点:流速较大,有时甚至向型腔产生喷射现象使合金液发生氧化,不适合于易氧化的

非铁金属铸件或压头高的铸件。

13. 这种浇注系统是指从浇口杯底孔到内浇道的断面逐渐加大,阻流断面在直浇道上口的浇

注系统。浇注过程呈无压流动状态。

14. 特点:①挡渣能力很差,熔渣和气体容易进入型腔,造成废品;同时消耗的金属液也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