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

形态的力量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年轻人之间向心仪的恋人告白的爱情誓言:“爱你至死不渝,爱你到海枯石烂,爱你心不变,非你不嫁(娶)……”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1~2题。 1.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本题组以生活中的语言,考查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海枯”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如喜马拉雅山就是海枯后形成的山脉,“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

答案:1.A 2.C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属于火山地貌;乙图为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丙图是褶皱,受内力作用影响;丁图为峡谷地貌,属于外力侵蚀地貌。因而A、B、C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4.地貌景观乙和丁成因的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化学侵蚀作用,丁图为峡谷,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属于机械侵蚀作用。故C项正确。 答案:C

读图,回答5~6题。

1

5.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我国地形的分布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由题图分析可知:①该地地形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高原、山区和平原;②图中显示了喀斯特地貌区的典型地貌—溶洞、地下河;③溶洞、地下河均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5.B 6.A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7~8题。

7.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冰川刨蚀

解析:图中显示,从15世纪到20世纪期间,该大陆海岸线逐渐向西推移,且众多岛屿逐渐相连,此为流水沉积(堆积)作用而形成。选项B正确。 答案:B

8.图中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洲

解析:沙丘出现在沙漠地区,不可能在海岸见到。 答案:C 二、综合题

9.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与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

解析:第(1)题,图中A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第(3)题,A、B接触地带,在岩浆的高温作用下,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答案:(1)沉积 具有层理构造

(2)图略。(C标注在B岩石的地下半部分,D位于岩浆喷出地表处,在B的顶端)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形成的。 (3)变质

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