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等职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贠建强

【摘 要】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习就业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巩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思考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这给我们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中职学校,建设一批“立足本位,适应社会”的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脱轨,与当地的经济联系不紧密,一些学校墨守以前设置的老牌专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中职教育既无法与社会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及升级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又无法与产业、企业、岗位相对接,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设置不科学。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大而全”等问题。一是专业设置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经济水平、人口结构、职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等状况有效结合。二是专业建设存在贪多求大,只顾迎合招生“口味”不顾办学实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顾专业数量而不顾专业质量等问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一是难以适应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接轨。二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协调。理论课程偏多,导致学生动手

能力不强,存在“理实”脱节。三是专业课教材单一、教法传统、缺乏创新。有些教材已经不合适宜,有些教法已经不合时宜,没有及时更新。四是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技能训练。

(三)专业师资队伍不稳定。一是有编制的老师名额有限,很多老师没有编制而是临时聘用。二是新招聘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历练。三是专业课教师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很难保证本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四是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影响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四)专业品牌意识不强。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面临很多困难,部分中职学校只考虑眼前利益,一味盲目迎合市场、迎合招生需要,导致专业设置多而杂,专业建设参差不齐。而对那些现有稳定、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没有树立起品牌意识,没有结合学校优势重点打造和“包装”,专业品牌意识不强,特色不鲜明,并且在招生宣传时没有合理宣传和引导学生。由于专业品牌意识薄弱,专业建设滞后,在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比较时没有竞争优势,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的劣势,形成恶性循环。

(五)“重硬轻软”不协调。在专业建设上片面强调“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投入和内涵建设。学校每年看重的是投入了多少资金、场地、实训设备等,投入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盲目上项目、进设备、扩场地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设备成了摆设,资源浪费严重。而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更进、教材创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师进修、论文评比、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软件”方面投入少,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和活力,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专业结构调整是中职学校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要树立“积极建设现有专业、逐步淘汰落后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新型专业、高瞻远瞩培养潜

在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针。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二要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采取专业整合和专业分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按照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新老”专业协调推进,即注重“老”专业的文化积淀,又注重新专业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简言之,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二)办学定位准确,主次专业发展有序。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优势、地方特色、行业特点、培养目标等方面,综合考虑办学定位。办学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竞争要有优势,能发挥学校、学生特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发展定位明确,旗帜鲜明,学校就会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优势专业,在这些专业建设上就会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策倾斜,使优势专业更优、示范专业更强、重点专业更精。在发展重点优势专业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量力而行地开设其他专业,使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同时铺开,形成“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重点专业重点打造、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相关专业同时展开”的发展思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结构合理、有理想抱负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保证,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一要学校要积极培养“一专多能、双师型、复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深造和终身学习。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向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稳定教师队伍,做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及师生比例等工作,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提高教师生活福利待遇,

促进学校向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落实专业师资培训的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时重点挑选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三要重视外聘教师队伍。为了稳定外聘教师队伍,必须逐步提高外聘教师待遇,建立外聘教师职务聘任制,按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学工作绩效(如年终考核成绩)有计划地给外聘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并按专业技术职务确定工资薪金等级,以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 (四)优化课程体系,促使专业目标定位精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计要贴近学校实际、企业实际、行业实际、用人单位实际、岗位工作实际,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学校、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转变。一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材制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科研平台、技能培训、实习评价等细节领域,使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要。二要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三要举办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教学成果展示、聘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校园师生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四要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意愿多样化的实际状况,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改进课程评价方式,部分课程取消期中或期末考试,课程结束时实行结业考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技能评价社会化,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同时建立专业技能目标考核体系,将技能分解到各个学期,各个学段。

(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增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在专业建设上要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