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1心理学笔记及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00031心理学笔记及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单选]认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这种人性观属于Z理论。

[单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单选]情绪的构成包括兰种层面,它们是认知层面、生理层面和表达层面。 [单选]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指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

[单选]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这说明面部表情具有泛文化性。

[单选]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最好控制在中等程度。

[名解]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名解]要塞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名解]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名解]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它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名解]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

[名解]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名解]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名解]主导动机是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的重要动机。它影响并控制着其他动机。

[名解]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 [名解]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名解]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名解]工作动机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名解]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名解]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名解]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名解]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名解]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名解]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

体验。

[简答]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它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 [简答]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除了有机体内部的需要,外在的环境刺激也可能成为行为的驱动力量。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导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简答]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们似乎认为动机越强,活动效率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简答]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在于: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伙伴情谊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简答]动机理论中的本能理论:

本能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生来即

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但是本能理论不能解释入的所有动机行为。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后天学习来加以改变的,不完全是一种先天机制的驱使。

[简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五种层次。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它们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金字塔”型需要层次。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简答]动机理论中的认知与期待理论:

现代动机理论学家采用认知观点,来说明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认知理论着重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用。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研究者非常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动机力量=效价×期待。其中,动机力量是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i效价指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是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从中可以看出,动机强度与期待的高低成正比。 [简答]情绪的概念以殛情绪的基本成分:

我们把人对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1)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2)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

(3)外部行为。在情绪产生时,除上述两种内部过程之外,人们还会出现一些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

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作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评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简答]情绪表达的方式:

(1)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

(2)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的。

(3)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是一种副语言现象。 [论述]情绪情感的作用: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①情绪具有激励作用。②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①促进功能。②瓦解作用。

(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情绪失调会使人生病,如引起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

(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如人们常通过表情来判断“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论述]情绪分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如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人平时的情绪状态就是心境,有人平静,有人略带忧伤。

(2)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因此,在激情状态下,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乐极生悲”或冲动性行为。

(3)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当遭遇歹徒抢劫时,人就可能会产生上述的生理反应,从而积聚力量以进行反抗。但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这样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单选]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舒茨。

[单选]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包容需要。

[单选]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支配需要。

[单选]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是一种情感需要。

[单选]狭义的人际沟通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过程。

[单选]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和信息、通道、目标靶、障碍和沟通背景。 [单选]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为信息源。 [单选]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又称为信息。 [单选]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又称为目标靶。 [单选]沟通过程中发生的情境又称为沟通背景。

[单选]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这是指非言语沟通。

[单选]属于非言语沟通类型的是表情和眼行为、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讲话风格和人际空间。 [单选]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单选]身体语言大致可分象征、说明、调节和情感表露。

[单选]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互补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