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 文言文八上《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讲练)(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 文言文八上《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讲练)(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 八上—《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解:除去,脱。 户:门。

三、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答谢中书书》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2、从《记承天寺夜游》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四、阅读题典

【题源】(2015届福建福州中考)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6.解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 B

(1)共:都(2)颓:落下(3)与:共同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早晨云雾将要散去,到处响起猿声鸟鸣。(2)枕着弯曲的胳膊睡觉,能在其中享受快乐。 甲文:赏景之乐。乙文:生活淡泊无忧之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颓”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

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歇”“乱”“曲”“肱”“枕”,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牛刀小试

【题源】(2015届黑龙江绥化中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1)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②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2分)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2分)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

启发?(3分) 【答案】

(1)D 评分说明:(2分)选择正确得2分。

(2)①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②译文: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

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或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重点字词译对即可。

(3)①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⑦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评分说明:(2分)答出①得1分;答出②得1分。

(4)①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 ②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A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③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评分说明:(3分)以上三点,第①点中答出“失落”、“旷达”之意即可得1分;第②点中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得0.5分,欣赏山水之乐得0.5分。第③点意对即可得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中暗含的答点容易被忽略,即要求从“用法”来判断“不同”,而不是字词的含义。

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止”是通假字,为“只”。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判断各选项句子中加点字没有使用通假的一项。可用反选排除法,A“徧”通“遍”,B“要”通“邀”,C“被”通“披”,答案为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

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但”“闲”“耳”“工”“妙”“始”,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抓住两文最后一句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内容,体会两位作者所表达不同的情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