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体育心理学往年试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填空:

1、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2、 目标定向的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2)成绩目标定向 3、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1、个体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 4、性别5、年龄

二、外部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 2、运动项目特征 3、训练年限 4、比赛结果 4、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维持、强化。 5、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6、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景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7、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是由格里菲斯创建的

8、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9、运动动机的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0、韦纳的归因理论提出的三个维度是:内外源维度、可控制的维度、稳定性维度 11、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

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人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2、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13、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有: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 14、教练员的影响力分为:强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 名词解释:

1、 目标设置: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

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2、 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

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3、 体育学习策略: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环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

组合与精巧安排

4、 冰山剖面图: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5、 自然性影响力:通过人自身具备的能力特点和威信来影响别人,从而起到领导的作用 6、 状态焦虑: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7、 心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8、 交往凝聚力: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的交往的程度。

任务凝聚力: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的努力程度

9、 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0、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所特有的认知和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1、目标定向:个体参与某一种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12、认知运动能力: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运动知觉、运动表象、运动记忆、运动思维、运动注意等。

简答:

a) 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4、其他因素 b) 什么是高原现象,产生原因?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1、需要实施新策略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2、需要原有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3、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 4、复杂技能

三、简述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

2、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 3、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4、合理的评价方式 五、简述系统脱敏的程序 1、肌肉放松训练

2、系统脱敏的实施 3、建立害怕事件层次

六、简述优化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条件 1、运用教学技巧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3、美化体育课堂环境

4、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5、对学生积极的期望 七、应激的定义,如何理解?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为应激

1、导致应激的刺激是多方面的因素,但是这些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

2、应激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

3、应激的产生是由网状丘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的弥散性兴奋所诱发 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 5、应激程度与知觉水平有关

6、单纯的紧张可以成为激动因素,在某些场合有积极作用 八、简述模拟训练常用的方法 1、对手特点的模拟

2、裁判判罚的模拟 3、时差模拟

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 5、地理、气候的模拟 6、观众的模拟

九、简述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侧重点。

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2、研究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3、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4、研究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十、简述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1、个人因素

(1)学习态度(2)学习的目标(3)认知结构(4)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

(1)技能间的相似性(2)有效的指导与示范(3)练习的情境相似性

十一、马腾斯(多维焦虑理论)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

简述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也呈线性关系 (3)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心是倒U形的

论述:

一、 论述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

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2.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1)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2)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3)重视学生发挥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对体育学习的启示 (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 (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 (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论述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1、调整认知

改变运动员不合理的信念,解决影响运动员损伤康复的深层心理问题。 2、 设置目标

有助于将运动员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3、 积极思维

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4、 社会支持

给受伤运动员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康复环境,减轻他们由社会环境应激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 5、 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掌握一定的心理应对技能对运动损伤后的心理上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如酸葡萄效应,避免消极断言,表象训练等

三、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1)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①适当安排游戏、竞赛,满足学生的“好玩心” ②创设新颖的练习内容、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③经常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④给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自主需要 (2)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1)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以使每个学生都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三中竞争形势中,应以团体间竞争为主

(3)进行个体间竞争时,应当按照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组 (4)竞争活动要适量

(5)在组织竞争活动中,要注意提醒学生获胜不是目的,发挥和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才是主要的目的 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1)运用多种反馈形式 (2)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5、端正体育态度

四、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1)比赛的重要程度

(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3)突发性危险和损伤的惧怕 2、个体因素

(1)特质焦虑(导致赛前状态焦虑激增) (2)自尊(提高运动员自信心) 3、交互作用

注重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会比只注重个别因素更能预测赛前状态焦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