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省苏州市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试卷 苏教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jiǒo)______健 孤(pì)______ (ǒu)______心沥血 (qīng)______刻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①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伏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鸾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②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妨,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泄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得老远。 3.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赠荷花》李商隐 (2)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陶渊明 (3)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陆游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5)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 《观刈麦》白居易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破阵子》辛弃疾 (7) 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 (8)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9) ______________,彩笔新题断肠句。 《青玉案》贺铸 4.根据小说《西游记》内容完成下面两道题。

(1)话说行者径到翠云山向一樵夫问询是否有一铁扇仙居芭蕉洞。樵夫告诉他洞中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有一柄芭蕉扇,能熄灭火焰山的大火,乃大力牛魔王之妻。闻此言,行者为何大惊失色心中暗想“又是冤家了”?(2分)

(2)《西游记》中写到的天上的神和西天的佛应该是正面的形象,作品中也曾一再渲染他们如何功德无量、法力无边。然而对于这些神佛作者也不乏微妙的讽刺,写他们也有人间常见的诸如昏庸糊涂、外强中干、不负责任甚至是腐败等弱点。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举例要包含人物和主要情节,分析要紧扣诸神身上所具备的人性的弱点。(3分) 5.语言综合运用,请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3分) 日前,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这是苏州开通的首条地铁,也让苏州成为中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

苏州,素以“小桥流水,古迹名园”闻名天下。作为国家级文化历史名城,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让公众最大限度享受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捷,成为地铁设计者们的追求。

最终,全长26公里的苏州地铁1号线,不仅“穿越”了这座2500年的姑苏名城,更

1

成功“穿越”了层层历史风貌保护关,让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都格局又添新韵味。如位于地铁1号线最大车站——乐桥站附近的过云楼,是海内外知名度颇高的私家藏画藏书楼。设计线路就尽量予以绕避,施工时采取盾构、控制沉降和减振措施,不仅保留了这座文化名楼,而且地铁从此经过,带来了驻足逗留、品茶读史的八方人士,苏州的古城文化旅游又添一景。

不仅线路设计有讲究,车站也处处体现苏州的文化底蕴。一走进苏州地铁站,白墙灰瓦的地铁出入口、宽敞明亮的站台、清晰典雅的指示牌,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苏州“小桥流水”的江南特色。 摘自《人民网》 2012-05-14有删节

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苏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4分)

阅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组是( )和( )(4分) A 以为神 B 太祖常劝以读书 为坻 以其境过清

C 相与步于中庭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E 下见小潭 于土墙凹凸处 明灭可见 日光下彻 7.下列哪一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斗折蛇行”中的加点词相同( )(2分) A.鞭数十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不耻下问 D.心乐之

8.同为借景抒情,甲乙两文却有着鲜明的区别。请分别简要概括两篇文章所借之景和所抒之情。(2分)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翻译划线句。 (4分)

2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yǐng)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9.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

10.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1.有人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极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它在词中的作用。(2分)

12,简要分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加点词的妙处。(2分)

13.简要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阅读说明文《非凡的蜻蜒》,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3

非凡的蜻蜓(有删减)

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的,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而滑翔向前回转,时而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

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chài))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

14.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姿态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15.文章为什么要在第二段引用保罗·罗贝尔的话?(2分) 16.“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一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 漓江情韵(有删改)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