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云贵高原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区域复习——云贵高原及相关区域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位置:99°E―110°E, 23°N―28°N

(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

2、范围:包括贵州省大部,云南省东部,广西西北部 3、地形、地势:海拔1000―2000米,西高东低;地形崎岖不平,高原面不完整,山间有许多“坝子”;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4、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

5、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

土壤: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地下水: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6、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7、地表水缺乏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 8、昆明市为何称为“春城”?贵阳为何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冬季处在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温暖晴朗,夏季海拔高,气温低,天气凉爽。

而贵阳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和冷气团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阴雨天也多。 9、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 10、石漠化(水蚀荒漠化)

(1)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形崎岖,或地势起伏大。②土壤:喀斯特地貌,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土层瘠薄。

③气候:降水多或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伐林取薪;工程建设;开矿等)②人多地少,对土地的过度利用。造

成水土流失严重。

(2)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退化,耕地撂荒或废弃;二是生态恶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三是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四是加剧贫困;五是大量泥沙淤积河床、库区,影响梯级电站、三峡库区及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3)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陡坡退耕还林;③缓坡修筑梯田;④解决当地的生活用能问题;⑤控制人口数量,缓解土地压力;⑥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植被等。 11、在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原因

石山上水蚀强烈,风化作用弱,土壤发育程度低、贫瘠,植物的生长速度慢,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12、云贵高原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②地下水较丰富。

不利条件:①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②地表崎岖不平;③耕地面积小;④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⑤水土流失严重;⑥水利工程量大

12、云贵高原矿产及特点: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1

二 针对练习

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地表缺水 B、土地次生盐碱化 C、咸潮危害 D、洪涝灾害 〔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下面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5--6题。

5.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东部 B.四川盆地

C.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 D.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 6.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B.受准静止锋影响 C.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D.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 7.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 A.右图中剖面是东西向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

8、(10分)冬春季节,频繁南下的冷气团造成有些地区近地面的气温低于O°C,而上层气温仍然高于O°C,使得上层云中的水滴一直保持液态。

当雨滴落入近地面空气层后冷却,并在较冷的地表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气象学上称为“冻雨”。右图是2011年1月2日--3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从天气系统和地形两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2

(2)冻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6分)

9.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8分)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 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16,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 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 和 ;在这

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填正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

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

10、〔2010·重庆文综,36〕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分)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2分)

3

>21° -0.24 0.44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0分) (3)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8分)

11.(12分)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

A B (2分)

(2)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1分)并分析形成原因。(2分)

(3)图示区域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分析A、B、C、D四个地区的地形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4分)

12、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云贵高原 参考答案

8.(10分) (1)冬季,A省处在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内,阴雨天多;海拔高,气温低,出现冻雨的概率高(或答地势西高东低使冷空气受阻挡而集聚)。(4分)

(2)路面结冰,影响交通;输电设施结冰,电线被压断,影响输电;危害越冬作物生长,导致农业减产;树木被摧毁。(答出其中三点可得6分)

9.(本题共1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00-1300,>1600。 (2)13°-17°和17°-21°;A、B、C、E。 (3)C

(4)优势: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10、答案:(1)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种类繁多。

(2)①原材料丰富;②土地、劳动力成本低;③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④靠近国际国内市场;⑤优惠的政策。

(3)①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④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扩大对中药材的需求。 11.(1)28℃

(2)C地附近为横断山区,它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河相间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北突出。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南突出。(3分)

(3)A地为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盆底低山丘陵。(1分)B地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 1000~2000米,石灰岩广布,在湿热的条件下,发育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1分)C地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南北向分布,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地质灾害频繁发生。(1分)D地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形成多年冻土,多雪山冰川。(1分)

12、答案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平均海拔600~800m,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