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交期延误原因分析与解决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进度交期延误原因分析与解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度上避免停工待料对交期进度的影响。 1、主要的存量计划管制模式 对制造型企业而言,主要的存量计划管理模式有As Required法、复仓法(Two Bins System)、安全存量法(定量订购法∕定期订购法)、MRP法(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以及JIT 看板方式(无库存法)。 其中的所谓“As Required法”,是响应客户特殊订单的要求,根据订单的数量来确定物料购买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可重复的订单不可预知且订单批量很小,所以通常不考虑安全存量。

而所谓的“JIT看板方式”,则来源于丰田公司的生产实践总结。在丰田公司的生产流程中,生产调度部门只向最终装配线正确地通知所需零部件的领取时间和数量,最终装配线就到前工序去将装配汽车所必需的零部件,在必需的时候,领取所必需的数量,此后,前工序开始生产被后工序取走的那部分零部件。这样一来,各个零部件制造工序以从它的前工序领取所必需的零件或者材料,按顺序向前溯流运行,与此同时,由于丰田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零库存的生产。 2、安全存量法

以上方法中,As Required法和复仓法(Two Bins System)使用较少,而JIT看板方式则由于国内企业自身条件的约束也很难真正地得以应用,因此,国内企业使用较多的是“安全存量法”。 ◆ 基本理念

安全存量法的基本理念在于,即使没有生产计划(订单)需求也仍然要准备一些(安全)库存,以备需要时方便运用。与此同时,制造型企业应准备一些最低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强调一旦低于一定库存水准则立即进行采购,程序相当简便。安全存量法依据选择订购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具体的方法:

① 定量订购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当库存量降到再订购点的时候就要发出订货通知,且每次订货量均为一个固定量Q,由于其这种特点,这种方法要求连续监控剩余的库存量,因此属于一种永续盘存的体系,其理论结构如下图所示:

安全存量法之一定量订购法的理论结构示意图

② 定期订购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就发出一次订货,而每一次订货量却不一定相同。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库存方

法,当订货达到时,系统达到最高库存水平,然后库存按一定的需求率减少,系统每经过一个固定的间隔期T(盘点期),便发出一次订货,经过LT订货提前期后,新的订货到达使得库存量又回升到最高水平。 ◆ 适合的行业与料项特征

安全存量法主要适合于以下的情况:

① 每时段生产计划很稳定的产品所需的用料; ② 采购期很长的材料,包括国外采购料; ③ (多产品)通用性很高的材料;

④ 供应厂商姿态高,很难买到的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存量也要注意进行相应的调整,淡季和旺季的安全库存量应该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安全存量应该随着产品寿命周期来进行适当的改变。 3、MRP

MRP(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是由经济批量(EOQ)发展而来的,其中引入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和时间分段的概念将传统的、分散的、静态的库存管理变为各项目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动态的库存管理方法。 ◆ 基本理念

MRP用料需求规划的基本理念在于,材料是给生产用的而不是给盘点用的,因此,只要有呆料就是一种浪费。在实际操作中,各项材料(半成品)只要能应付投产计划就好,不应该囤积太长的时间。 其具体的操作流程为:根据反应预测需求和顾客订单信息的主生产计划(MPS)以及产品结构(物料清单,BOM)信息、库存记录信息,按照各过程的预定提前期(lead time)由交货期向前倒排,从而得到详细的订货指令发送的时间排程表,用于生产车间的生产和采购控制。由APICS(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即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所提出的MRP流程详见下图所示:

APICS – MRP流程示意图

◆ 适合的情况

MRP法主要适合于以下情况: ① 客户订单指定的特殊用料; ② 采购期低于订单交期的材料;

③ 通用性相当低的材料(半成品);

④ 销售预测(长期生产计划)偏差很大的产品所需的材料。 ◆ 意义与目标

依据MRP的基本理念和流程,它的意义和目标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 适品,即实现了物料与 BOM(已经过设计变更ECN的处理)及生产批(或订单批)的密切联系。

② 适时,即实现了物料与生产批(或订单批)的主排程生产计划(MPS)的密切联系,具体包括区分时段(包括进料时段及制令需用时段)和排程制程。 ③ 适量,即体现了净需求与有效存量的理念,其中净需求量=毛需求 - 有效存量,而有效存量=现有库存量 - 制令未出库量 + 已订购未入库量。 (二)确保料账的准确

很多制造型企业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账上还有足够存量,但是却领不到料,只能停工待料;有些时候账上没存料,因此紧急再制或者再购,结果到时候却又是重复多做、变成呆存。这就是物料与台账实际不符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可见要避免停工待料而导致的交期延误,料账准确也是绝对必要的。 1、料账不符的原因

根据制造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企业料账不符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缺乏良好的料账管理工具;

◆ 入出库登账的遗漏、错记或不落实; ◆ 储位管理粗陋;

◆ 缺乏标准容器,使进出库数量无法准确处理; ◆ 物料编码紊乱的间接影响; ◆ 没有适合的稽查机制。 2、确保料账准确的措施

要确保料账的准确,制造型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储位管理的运用

具体而言,运用储位管理使料账准确应该做到:

① 料项储位明确化和明显化,例如明确的储位标示、储位标示与料号一体化等;

② 活料与呆料之区隔,之所以需要将它们二者进行明确的区分,是因为活料才有严密的料账准确的需要,企业应集中人力管好活料; ③ 仓储整顿的执行。 ◆ 料账管理工具的运用

具体而言,运用料账管理工具使料账准确应该做到:

① 建立料账工具,例如库存管制卡(范例详见下表所示)、库存管制账等; ② 入出库表单与流程的整顿,例如,配合“异动”作业的表单以及建立及时正确的回馈流程;

③ 运用 OA 电脑化工具,例如库存管理系统软硬件、电子表单以及条形码等。

库存管制卡基本格式

(三)减少进料延误

除了以上的方面之外,很多制造型企业还常常会遇到以下的问题:到了投产才发现还未进料,因此无法依照计划来进行生产;一项采购料,进料多次仍然被判定不良退回,还是无法依计划进行生产;到了投产备料阶段,才发现根本还没发出采购单。这些都是进料延误的具体表现,它们都会对产成品的进度交期产生不良的影响。

1、进料延误的原因

根据制造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企业进料延误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请购作业的缺漏;

◆ 请购采购内部作业时间延滞; ◆ 供料厂商的品质问题;

◆ 缺乏灵活有效的进料稽催。 2、减少进料延误的有效对策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进料延误,制造型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做好严密无缺的请购分析作业,其中 MRP 是相当有效的模式;

◆ 使内部管理流程时间缩短与作业精实化,具体表现为使采购作业无错漏和使审批流程不停滞;

◆ 选用管理能力以及制程品质能力良好的供应协力厂商;

◆ 建立灵活而有效的进料稽催机制,具体包括采购发制后的承制确认以及提前提示稽催等。 【案例】

某摩托车厂对进料延误问题的解决

在某摩托车厂对某个生产批(车型)投入总装时,突然发现有6个料号完全缺料,因此无法总装作业,导致严重的进度受阻。面对这种情况,采购主办叫来供料厂商痛骂,但是供料厂商却坚称并没有收到订购单,不是自己的过失。经过严密检查,原来该订购单掉落在采购员的桌底空隙,还没发出给供料厂商。这明显就是企业内部采购作业的缺漏所导致的进料延误,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即建立发出订购单后的“承制确认”机制,每日通过电脑做“承制未确认”的复查、稽催以及相应的弥补措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