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章后习题集(南开大学2015.1)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投资学》章后习题集(南开大学2015.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件5练习题

一、概念题

金额加权收益率

金额加权收益率,又称资金加权收益率,它是使得投资组合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入的贴现值总和等于现金流出的贴现值总和的贴现率。

它既考虑了投资组合在各个时点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不同时期投资金额不同对投资组合平均收益率的影响。

实际上,金额加权收益率是使投资组合的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等于零的内部回报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夏普指数(P147)

所谓夏普指数,是指上升幅度除以 其中的上升幅度即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与无风险率的差。从而夏普指数(Sharpe’s Performance Index)的公式为: PIS= RI

夏普指数越大,表明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投资组合获得的风险补偿(收益) 越大,从而该组合(基金)的绩效就越高。

二、简答与计算题

掌握夏普业绩指数、特雷纳指数、詹森指数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述

特雷纳指数: 特纳指数是用证券市场线SML评价投资组合(基金)的经营业绩。根据第三章给出的证券市场线,它代表了某个资产期望收益率与其β值的线性关系,其定义式为:

其中的E(ri)和βi可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无偏估计。如果一个组合(或基金)的表现与市场一致,即该组合落在SML上;如果其由无风险收益率到组合点所形成的直线的斜率更大,则该组合(或基金)绩效优于市场;反之则绩效低于市场。

詹森指数通过比较评估期的实际收益和由CAPM推算出的预期收益的大小,来判断基金或组合的绩效。PIJ=ri-rf-βi[E(rm-rf)] (5.7)

式中ri为基金或组合的实际收益。PIJ(即αi)>0,表明基金或组合的实际收益超过了与其

第 17 页

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即基金战胜了市场,反之则反是。

掌握三大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P151)

一方面,夏普指数以资本市场线CML为衡量标准,其关注的是标准差,特纳指数以证券市场线为衡量标准,其关注的是β值;

另一方面,夏普指数适用于不持有其他组合的投资者;特纳指数适用于除投资基金外还持有其他多项资产的投资者。也就是说,夏普指数和特纳指数的适用对象是不同的,它们是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而设计的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

詹森指数所计算的基金绩效排序为A、C、B,这与特纳指数是完全一致的,其原因即在于特纳指数和詹森指数都以β值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基金或组合的特纳指数表明该基金战胜了市场,则詹森指数也将给出同样的结果。

掌握本章中各个例题和案例的计算过程

第 18 页

课件6练习题

请解释强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弱有效市场

如果在一个市场中,信息完全公开、信息完全传递、信息被投资者完全解读,且无任何信息及依据此信息采取行动的时滞,也即有效市场的4个条件同时具备,这样的市场即是强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理论(strong form of EMT)认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无论对什么信息进行分析,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在一个强有效市场中将不存在任何内幕信息。

如果一个市场中信息不完全公开,但只要是公开的信息就能够完全传递、被投资者完全解读,且不存在信息时滞。也就是说,有效市场的后三个条件都具备,但信息公开的有效性不具备,即存在着内幕信息。这样的资本市场即属于半强有效市场。

如果一个证券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公开和信息不完全解读,前者比如只公开历史信息,但对现在和未来的信息没有公开,即存在强烈的内幕信息;后者如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水平大于个人投资者,或者掌握内幕信息者的信息能力大于只掌握公开信息者的信息能力。也就是说,不满足有效市场的1、3两个条件,这一市场即属于弱有效市场(weak form of EM)

有效证券市场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上述有效证券市场的含义,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需要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 1,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即证券的全部信息都能真实、及时地在市场上得到公开。

2,信息获得的有效性。即所有公开有效的信息都能被投资者全面、准确地获得。 3,信息判断的有效性。即所有投资者都能根据所得到的有效信息作出一致的价值判断。 4,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即所有投资者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及时的行动。

市场有效性的成立所依赖的假设是什么?行为金融学是如何进行反驳的? 市场有效性的成立依赖如下三个假设:

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能理性评估证券价格; 即使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所以能抵消彼此对价格的影响;

若部分投资者有相同的非理性行为,市场仍可利用“套利”机制使价格恢复理性价格。

行为金融学针锋相对地提出:

投资人具有非理性行为,表现在: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偏差、框架依赖、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

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发生的;

套利会受一些条件限制,使其不能发挥预期效果

试用两个案例分别说明投资者的两个非理性行为,并简要说明其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第 19 页

1,直觉驱动偏差 人们在自己发现事物的时候发展出一般性原则;他们依赖直觉推断法(即拇指法则)从他们可以处理的信息中进行推断;因为所用的直觉推断法不是完美的,他们倾向于犯一些特定的错误;人们在特定场合的确犯错误。易得性直接推断偏误:容易令人联想到的事件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事件常常发生;

代表性(典型性)偏误:个人总是以过去的刻板印象做判断; 过度自信:人们经常会过于相信自己判断的正确性;

锚定和调整-保守主义:人们形成估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任意的),然后相对于此值做出调整; 后见之明:后见之明会帮助个人建构一个对过去决策似乎是合理的事后法则,使其对自己的决策能力感到自豪; 2,过度自信

3,框架依赖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感到边际损失比较边际收益而言更令他们难以忍受;

心理账户:人们倾向一次考虑一个决策,把目前的问题和其它的选择分开看,建立不同的心理账户;

后悔和处置效应:投资人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资本损失的股票,而去实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这种现象即为处置效应;

货币幻觉: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名义的而不是实质的变动; 4,损失厌恶 5,心理账户

第 20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