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探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研究

寿光市上口镇广陵初级中学 陈维 李作玲

一、“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思路不明显、主题不清晰、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现象非常普遍,缺乏系统性,致使这项重要的工作流于了形式。鉴于此况,我们提出了“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运用“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能够发挥教师团队精神,在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深入“研究课堂”,达到切实提高全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打造“真是”课堂的目的。

二、“四环节循环“教研模式解读

“四环节循环”教研基本模式就是以“示课、研课、反思、提高” 四个环节为一个基本教研周期,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教研单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以问题研究为主,深入研究课堂,中间穿插(优质课展示、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等)各种活动,教研周期根据学科特点确定,一般为每学期两个周期,循环往复,循序渐进,梯状提高。

三、 “四环节循环”教研的实施步骤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教研活动的总体安排,监督活动的实施。具体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小组活动的责任人,负责各科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例如听评课的安排、教研研讨的安排、优质课的评选、优秀论文的评选、各个环节的总结、问题研究的确定等。

1、示课

示课即出示公开课,每位教师展示一堂公开课,同时各教研组内相互之间还要开展随堂听课,教研组内的教师参与听评。听课中要做到“既要发现个别问题,又要总结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从而确立所要研究问题。要防止把“示课”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上,示课时要求每位教师把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不失听评课的意义。

在教师的公开课与常态课往往存在差别,所展示的公开课准备充分,但是常态课却还是旧样子,因此造成了为听课而讲课的现象,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

高毫无益处,为了克服这一点,我们一是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常态课要与公开课同样对待,二是还要通过推门听课的形式,从中找出公开课与常态课差距,缩小差距。

2、研课

研课即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研讨,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人数较少的科目可以合并为一个教研组,如理化教师可以合并为一个教研组,史地生政教师可以合并为一个教研组。研课的目的是针对教师的公开课和随堂课,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上课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共性问题。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教师精心处理教材,编写的导学案要具实用、新颖和激趣性。一堂好课要体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

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导学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二是研究教师如何主导课堂。一堂好课要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三是研究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情趣的激发。随着对学生学习主体观念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

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是研究问题的提问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五是研究分层教学的设计。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发挥学生自主互助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成绩的更大差距。要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要提高组织课堂解答问题的艺术;要制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可以达到“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目的。

六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我们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对无效行为的研究涉及较少,我们认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无效行为进行指正,更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假问题”,为讨论而讨论的“假讨论”,为表扬而表扬的“假表扬”等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浪费时间,致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克服。

3、反思

任课教师针对自己上课行为进行反思。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点:

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说了算,问题

的提出,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作出的;什么时间让学生活动,以什么形式活动,活动多长时间,哪个学生回答,都是教师的刻意安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

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只是在把教材上的知识明确无误、完整全部的教给学生,不是让学生在会学上下功夫,仍在延续着教知识的老路子,学生学的是死知识。忽视了教材中以较少的描述,较多的活动给师生教学留有较大空间。有的教师教学中把旧教材的知识补充到新教材中,本该

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直接给予,人为的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缩短学生的思维过程,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学生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活动不为教学服务,活动主题不突出,是为活跃教学气氛而活动。

学生活动以讨论为主,但由于问题太难或太易,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使讨论不深入,思维不开放,学生不知从何处作答。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化。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形成积极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评价指向不明确,如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用“很好”等鼓励话语来评价,是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评价、思维品质评价还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分不清,给其他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带来干扰。教师的评价即要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正确点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也要指出并加以引导,否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生偏移。再者教师的评价还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用来改善教师的教学,造成有时成绩不理想就埋怨学生,没有去改变教学适应学生。

听课的目的在于找问题,研课的目的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去年通过听评课,总结出来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主宰课堂;课堂中的“假问题、假讨论”;情景设计不合理等。由此我们的教研课题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例如,目前我校确立了“以情景激兴趣”、“课堂问题设计”“分层次教学”等课题,同时鼓励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双二十条”中确立一条或几条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

4、提高

教师通过示课、研课、反思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授课产生新的认识,明确了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在上课中有意识的纠正,以达到提高授课能力的目的。

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就是把学到的课堂教学的有关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写出阶段性总结,对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要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为进入下一个教研周期做好准备。

四、“四环节循环”教研的效果

以“示课、研课、反思、提高”为一个研究周期,一个周期完成后进入下一个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结束时,评选出这一周期的优质课、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论文等,以此激发全体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同时开展“名师引领”、“新老教

师结对子”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帮带作用,浓化教研氛围,以此提高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加强组织指导,研究的问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求大但求细,不求全但求精”。二是要做到对教研活动要及时总结,做到经验及时推广,问题及时解决。三是要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上,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推出几个名师上。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