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牢固树立对所传授的语言知识进行语用指导的意识。二是课堂上要有纠正学生言语错误的意识。这两个方面实际谈的是一个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言语交际能力。就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 许多教师只关心言语的正确性,而有意无意地忽略言语的得体性。因此有必要强化课堂教学的语用指导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某一语言项目或交际项目时, 不能讲讲意思, 举一两个例子或再让学生造一两个句子就算完事, 这最多只能使学生具备某种言语能力(会说), 但不一定具备言语交际能力(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因此要对语言或交际项目进行使用规则的指导。否则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学生还是张不开口, 或用得不得体。

关于课堂上是否要纠正学生的言语错误,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课堂上以讲练为主, 不宜过多地纠错, 甚至对学生的言语错误干脆不闻不问, 主要理由是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看法则认为, 课堂是纠错的最好场所, 教师是最好的“执法”官, 课堂上应有错必纠,因为留学生之间的交际或到目的语社会上的交际, 只要明白大意一般是不会纠正其言语错误的,“纠”也不一定纠到点子上。我们认为正规的课堂教学应该纠正学生的言语错误,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言语知识和得体的交际技能。实际上, 学生的言语错误更能使我们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并可以借此进一步加强语用规律的指导。但是, 何时纠正, 怎么纠正, 是当时纠正还是事后纠正, 是课上纠正还是课下纠正, 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包括“犯错误”的学生情况(性格特点、语言能力等)、错误本身的情况(典型不典型、偶发还是常见等)来决定,而不宜一刀切。

10.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的意识

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同时,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是语言习得的内因, 他们的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学习策略和风格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是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外因, 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法必须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 再努力的学生也只有通过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反之, 由于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不当, 即使学习动力很强, 效果却未必理想。从目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来看, 以往我们只注重怎么教, 而忽视了怎么学。这种现象应该得到尽快扭转, 以适应现代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例如,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 不少老师都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

(1) 有的学生上课也来, 但课堂上的表现马马虎虎; 作业也交, 但做得不甚认真。——分析起来看, 恐怕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干劲不足。对此, 教师除了课上严格要求以外, 课下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肯定他们已有的成绩, 指出他们的不足和改进措施。真诚地帮助和善意的批评是能够得到理解和回报的, 也许因此会使这样的学生从学习的平庸生成为优等生。因为改变一种学习心态, 就会改变一种做法。比之于学习方法, 学习动力更为重要。

(2) 有的学生不愿意预习, 不注意复习, 更不喜欢背诵。——预习和复习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预习和不预习课堂学习效果显然不同; 复习不仅是进一步理想和记忆的需要, 也是同遗忘做斗争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预习和复习, 并通过提问和测试等手段进行检查, 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必要的学习策略。背诵是我国古老的学习方法, 它的好处对于中国教师来说无需过多地论证。只是有些西方学生不习惯甚至反对背诵, 教师可以给他们讲清道理,

告诉他们背下来的东西不仅能够保持长久记忆, 还可以熟能生巧; 反之, 由于没有牢固地装进大脑,时间一长就可能还给书本或老师。因此要引导学生背诵, 并教给他们一些背的方法。从实际来看, 对于留学生来说不大可能篇篇背诵、人人背诵, 但至少可以要求他们读得滚瓜烂熟, 能做到这一点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如此等等,还可以举出诸如: (3) 有的学生习惯课上翻词典而不愿问老师。(4) 有的学生以为学好语法就等于掌握了语言, 无论什么课都死抠语法。(5) 有的学生课上总是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 也从不主动提出问题。(6) 有的学生在目的语社会上学到什么就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使用。(7) 有的学生总是抱怨教材没有意思, 等等。教师在这些方面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对课堂上不怕失面子、敢于参与, 能够适当地做些课堂笔记等可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予以鼓励和肯定。此外, 教师还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不同课型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特别是在一种课型教学的初始阶段, 教师首先应跟学生明确本课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这样有可能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方面, 教师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大有作为。

11.课堂教学的时效意识

就是教师要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节课教学效率的意识。提高时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 前面谈到的各种课堂教学意识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因此, 强化其他各种教学意识都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时效的作用。就强化时效意识本身来说,(1)课堂操作应环节清楚、结构紧凑。不能主次不分, 更不能在一个环节上无休止地纠缠下去。(2)指令简洁明确,力求避免低效训练。崔永华先生(1990)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教师用四五十个音节描述一个情景, 为了引出学生说出一个词。从时效上来看, 这显然是一种低效交际。无怪乎崔先生问这“到底是练老师还是练学生?”(3)避免课堂上的随意性。有的教师往往在一些枝节问题或尽管很重要, 但不是本课型或本堂课所要完成的内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造成课堂效率不高。例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正一处拼音印刷错误竟用了6分钟。因为他不但由此大谈了一番教材的质量问题, 还谈了他最近买了件电器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又如, 在一次听力课上,有学生问老师“不行”在这儿可不可以换成“不成”。于是,老师先是热情地告诉学生“不成”是北京话, 然后又介绍了几个北京话词语, 接着又描述了三个“不成”使用的场景(实际上是造了三个句子),结果用去了10分钟。看来,教师课堂上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跑题”。

12.[结语]吕必松先生(1995)指出“没有理论研究的语言教学只能是盲目的语言教学,不可能成为科学的语言教学。”的确, 教师有无明确的课堂教学意识, 有什么样的教学意识(观念)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十一种意识, 并认为强化这些意识将有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没有理由认为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仅限于这些。同时,“意识”总归是意识, 要在实践中付诸实施, 并完美地融汇到课堂教学中, 实非易事, 更非一日之功, 其中既有科学性, 又有艺术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