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近十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近十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于1974年由时任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的。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其最早的定义由美国图书馆学会于1989年提出,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素质和能力[1]。随着信息素养概念的普及,信息素养教育也开始成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手段。本文即是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其他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1数据统计源及分析工具

根据上述检索条件,在超星发现平台中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数据3 789条,其中图书38种,期刊论文2 896篇,学位论文148篇,会议论文230篇,这四类常用文献类型文献总量占所有检索结果的874%,其他文献的主要类型为相关信息资讯,说明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以这种文献类型为主,因此,对这类文献进行分析,完全可以展示我国近十年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2统计结果聚类分析

2.1 学术研究趋势分析

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趋势以及该领域的学术关注度,由于期刊论文较其他文献类型在数量级上有一定的差别,故利用所得数据分别绘制折线趋势图进行分析。

根据期刊的发文量趋势图(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十年我国关于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2013年以前,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2013年以后开始趋于平稳。表明在2006年至2013年期间,国内对于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学术关注度极高,很多研究人员都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各类研究,并且研究热情持续高涨,表明此阶段可能是该领域的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对这一结果进行验证,笔者对于2006年以前的期刊年发文量进行了统计,得到的结果是,该领域研究最早的一篇论文发表于1998年,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受到关注,直到2005年,发文量才超过100篇。这一结果正好验证了前面的分析结果。2013年以后,相关论文的年发文量趋于持平而没有下降,表明研究人员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没有停止,而且在持续进行,但是研究关注度已经没有以前高,表明此类研究达到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它不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以一个常规问题开始向纵深发展。 根据图书、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年发文趋势图(如图2)可以看出,学位论文的发文量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这与期刊

论文趋势曲线产生了同样的结果,再一次印证,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关注度已经开始降低。学位论文主要是研究生的科研产出,由于版权的限制,其主要研究人员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硕士研究生更加偏好对学术研究热点进行跟进,因此学位论文的选题趋势也正好反映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已经过了迅速上升的阶段。而图书的产出量相对于其他文献类型的产出量会有些滞后,从图书产出曲线,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图书一直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2015年的产出结果虽然较小,这是由于数据库对于图书出版信息收录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而会议论文的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规律性,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在于,会议论文数量是与学术会议的会议时间、会议规模等有着密切关系的,如果一旦全国性的信息素养教育专题学术会议召开,其论文量则会迅速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图2中2010年和2013年的论文量突然爆发达到峰值的原因。排除这些不规律因素,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图书馆界对于信息素养教育仍然是关注的,只是关注程度较以前略有降低。

对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论文收录的期刊进行统计,可以为研究人员收集资料并且有针对性地投稿提供很大的帮助,而核心期刊论文所刊载的论文质量更高,对于相关研究人员的帮助性也更大。虽然国内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标准很多,但是现在普遍受认可的还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京大学的CSSCI。本文所采用的标准即是将两者进行结合,只要在这两个

评价体系最近两版里同时出现的图书情报类的刊物,认定为核心期刊。利用超星发现平台进行相应的统计,得到图4。 2.4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指的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发文量较多,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对于核心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发文方向进行跟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获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可以很快明确该领域的发展动向[3]。

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数据统计可知有多位作者发文量超过5篇,为了更加深入地展示作者的研究能力,笔者对相关作者的发文排名进行了统计,并将其以第一作者发文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确实有部分作者虽然发文总量较多,但是以第一作者发文的数量的确很少。因此将发文总量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文数量结合进行分析,更容易确定核心作者。论文的被引次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论文的质量,如果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非常大,表明该篇论文很有可能是该领域的经典论文,值得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的品读学习。因此笔者对上述三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如表2。

为了能够清晰地展示信息素养教育相关作者的水平,根据三个指标绘制图5。为了排除无用信息,使图像更加清楚明了,图5将总被引次数少于5次的作者予以排除。根据气泡的大小可以看出,从表2可知,马艳波发文量最多,但是其论文被引次数相当有限,因此其不能作为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核心作者,而朱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