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解读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解读

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学习本课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

二、《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学习目标和掌握程度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能力与过程

1. 能通过观察知道某种物质形态的特点。 2. 比较区别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同时,还要尝试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的比较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掌握程度:

1、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固体、液体的主要性质

2、熟练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三、 教材的呈现

首先课本插图展现了物体的三种状态,引导学生感受物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或收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熟悉的物品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填入相应的圆圈内。如果认为某物体具有多于一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那么可以将它填入相应的圆圈的重叠处。以此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相继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研究固体的方要性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通过探究活动,线导学生对物质的三种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寻物质三种状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学生在认识不同物体状态的性质时,由于物体形状的不规则,使体积的描述遇到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的体积”这一拓展活动,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四、教学环节设计简案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完成导入(大约用时:10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想研究固体哪些性质,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固体的性质有一初步感谢性了解。

第二环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大约用时25分钟)

同学小组内选择几种固体,观察固体的形状、测量它们的质量(估测与实测)、目测比较它们的体积、感觉它们的软硬和透明性等特点。 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固体的一般性质。(大约用时5分钟) 第二课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