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革,城乡封闭的就业模式将会进一步突破,企业用工的大门将向集聚的外来劳动力敞开,劳动力流动和集聚阻力进一步减少。

(六)劳动力集聚先行者的“链式效应”。入松外地劳动力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节余的收入多数寄回老家。对于当地来说,他们是成功者。劳动力集聚先行者的成功,在周围引起强烈的反响。当前农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去“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已被“闯天下长见识、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新观念所取代。当前在松原中心城市的8万多流动人口,将带动更多的劳动力涌进松原,涌进城市。据测算,到2010年,松原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将达到20万左右的规模。而且,季节性的劳动力流动将逐步减少,集聚的劳动力更趋常住性和长期性,劳动力集聚将由被动的、生存型的流动向主动型、发展型转变,劳动力集聚将由过去零星分散逐步走向聚居化,劳动力集聚将带动人口集聚。

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主要对策

加快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必须要遵守城市发展规律和人口迁移的特性,不能一味地追求人口数量的扩张。要坚持人口增长与中心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生态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水平相适应、相同步的原则,既能够达到中心城应有的规模,又能保持生态特色,不产生城市病,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规模相协调的目标。据此,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总的思路是:以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五城”为理念,以建成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职能定位,强化先进市场要素聚集功能和带动区域发展的现代服务功能,通过统筹整合,加快市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依靠优化生活与创业环境,加快对外来人口的吸纳,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优美、经济要素活跃、集散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以先进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进入。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为吸纳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利用好松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集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松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升级。聚合中心城市人气,要把立足点放在先进要素的吸引上。根据我市中心城市实际,吸收先进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的进入,主要有三条途径或三大载体: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娱乐业。

1、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使工业园区成为新的人口增长区。以工业化推动人口城市化,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走过的道路。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系数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人口为4人,而制造业企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我市一个生物化工项目就招来近2千人就业,因此,推动中心城人口快速集聚,离不开制造业的充分发展。从中心城市的性质定位来看,中心城市发展制造业应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即着眼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产业转移,更着眼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间产业结构的互补和延伸,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等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并重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按照“人口进城、工业进区”的思路,引导适宜在城区生存和发展的都市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约集

群发展、人口几何增长的新城区。

2、积极培育城市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产业。2007年中心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为1.2: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约为7.3万人。这个比例既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表明第三产业吸纳人口的潜力很大。今后应按照“退二进三”的思路,把在中心城的传统工业项目调整到中心城市外围工业园区,中心城市内则突出发展为现代制造业配套和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城市主导产业-城市服务业。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发展和提升各类专业市场,进一步推动“工贸互动”。创造性地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率先进行市场改革的尝试,争取我市成为金融、土地、产权等要素市场改革的试点。加快商务活动信息化和商贸设施智能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市场的功能创新。依托松原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来,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通过龙头项目建设和集中布局,促进商贸服务、金融、现代物流、文化科技等行业壮大,形成“南北双核、内外双圈”的总体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3、快速繁荣旅游文化娱乐业,营造吸引人流的人文环境。加快松原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应以彰显松原活力为主题,着重搞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办高层次的商业文化节。以松原支柱和优势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办“中国(松原)农畜商品交易会”、“中国(松原)石油配套产品展示会”等,以商贸、会展、研讨会等形式,形成具有松原特色的制造业文化。二是创办高层次的体育文化节。积极探索在松原有广泛基础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中国(松原)国际渔猎大赛”、“中国(松原)国际赛马大会”等等,实行由政府牵头、民间机构组织举办,走市场化之路,力争将这些赛事制度化,办出国际影响力。三是建设松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在“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基本上,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松原有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如石油文化、辽金文化、满蒙文化、宗教文化、江湖文化,要精心策划,使这些特色文化成为松原的旅游品牌,成为传播和弘扬松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积极建设色彩纷呈、喜闻乐见的基础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与大都市相匹配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营造松原既“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良好文化氛围。适时开发高尔夫、赛车场等休闲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和竞争力。

(二)整合中心城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形成相对繁荣区块。中心城市“双城”形态布局和城区内分散的城中村、油田居民点,不仅占有大批城市用地,而且使人口不能形成集聚优势。对此,要加强调整改造,引导人口合理会集。以沿江开发建设为重点,把江南、江北城区的沿江地区发展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使松原城区逐渐形成“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相对繁荣区块。

1、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加快中心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是松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松原中心城市城中村改造范围共有14个村,总人口4.8万人,居住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对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应坚持综合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的原则,通过撤村建居、撤乡建街或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推动人口向城区集中,建设集中型社区,调整人口分布。

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

(上接五版)搞好撤村建居工作,要根据我市实际,先在集体耕地少或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的1-2个条件相对成熟的村进行试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在建立健全城市基层组织、办理户籍“农转非”、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处理集体土地资产和集体房地产及村民住宅、处置村级集体资产、做好社会保险、调整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城中村改造的重点,而股份量化又是难点和关键,是妥善处理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借鉴外市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可按人口股和农龄股两种情况进行量化。这一量化政策,着重解决农村人员情况复杂引发的矛盾,它既能体现农村在册人员能持大股,占股份的主要份额,又能适当兼顾曾经在册人员的利益,体现福利分配这一历史因素,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撤村建居后,改造节约出的土地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或根据农业生产、油田开采、生态防护等要求加以控制。原农村道路、环卫等市政设施,属县、区管理的,纳入县、区城建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属市管理的,纳入市有关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以利于城市的整合发展。 2、收缩市域范围的油田矿区居民。吉林油田分布在松原市范围内矿区居民点上的居民共有20万人左右,其中在中心城区约有15万人。随着油田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住房商品化发展,吉林油田已决定把中心城区作为油田矿区的生活基地。近期油田外围矿区人口将迁入中心城区1万户左右,3.5万人左右的人口。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中心城市人口,同时,也可把这部分腾迁土地纳入城市规划用地,进行统一规划使用。

3、加快城区扩容。我市只有1个市辖区,区辖面积较大,又被松花江一分为二,在管理上非常不便,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区扩容步伐,尽快成立江南区,为松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要通过完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中心城市建成区和周边地区的发展纳入到中心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打造松原城市经济圈。

4、建立特色区块,推动人口集聚。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功能看,将形成“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空间格局,即:“一体”是指江南与江北城区、中心城区与前郭县城统一规划,一体化发展。“两翼”是指设施相对自成体系的江南、江北两个城区。同时,依托跨江交通,加强两翼的联系,明确分工、并进发展,共同打造沿江功能核心区。“三区”是指三个工业区,即雅达红工业区、江南东南工业区、江南西南工业区。“五片”是指五个居住片区,分别是江北两个居住片区和江南三个居住片区,每片区约15~20万人。并在“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空间格局内,形成了商务商业、现代工业、文化娱乐、教育科技、行政办公等不同特色功能的小板块。中心城市人口要向“五片”集中,并按照不同特色板块的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形成疏密得当、划分明确、相对集聚的繁荣区块。这是依靠存量人口,快速形成繁荣区的正确选择。

(三)完善基础设施,做全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纳人口集聚的能力。加大政府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城市公共投资的职能,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城市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动员民间资金参与城市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社会资金投资城市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采取股份合作制、公用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地区与所有制的界限,加快民间资金推进城市化的步伐。坚持“以城建城”的筹资策略,促进投资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形成“投放-增值回收-再投放”的

良性循环,推行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ABS(资产收益抵押)投资方式和政府特许专营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

1、构筑活力有序的城市大交通体系。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松原是个新建城市,对城市的交通要有超前的意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建设通达、有序、低耗、轻污、人本的交通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以两港(松原港、空港)两路(铁路、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尽快达到跨国大公司所需要的物流、人流条件,形成市区至周边主要大城市、各县(市)、机场、港口、风景区等地的2小时交通圈,缩短城市区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实现城市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市区要重点建设江南、江北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和各区内的主干道和大、小环线建设。江南、江北主干道应构成环线;小环线主要围绕沿江功能核心区建设。要广泛运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确保中心城市活力、有序发展。

2.加强供水和供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优先发展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中心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编制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合全市江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城市内部的综合整治开发,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和水污染治理步伐,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要积极推进跨行政区的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区域内供水设施的共享。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市已规划建设的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基本能满足发展,但是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要加强供输电设施建设,增加电网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切实调整电力专项规划,大幅增加市区的电力负荷配置。大力推动我市新能源的开发。形成充足多电源,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新型发、供电系统。

3.加快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开发建设。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是松原江南、江北两个城区的交汇点,是整合两城区的纽带,是松原组合式城市的地理中心所在。通过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的开发、内环线等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松原“一体两翼”组合式城市的雄姿将呼之欲出。同时,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是松原城市规划与建设可称点睛之笔的生态自然区块,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化、高品位城市的潜力所在,将使松原形成独特的城市个性。沿江功能核心区开发建设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以及“江内有景、江外有园”的低密度开发原则。既要将保护松花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作用,又要将沿江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有效促进城市交流的平台。如建设松原江心公园和沿江两岸景观带等。加快江南滨江新区和江北晨光新区开发建设进度,加快形成高档商务娱乐的城市功能核心。总之,通过实施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化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大胆改革,综合推进,创造加快人口集聚的政策环境。从中心城人口集聚的途径来看,除去常规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市域内人口城镇化迁居和外来人口是中心城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以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为建设目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松原集聚。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集聚。一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按照城市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农转非”政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农民转为居民后原则上要解除原土地承包关系,并允许自由流动。 二是研究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