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优秀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1.知识目标:

明确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从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加强口头及书面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意识到礼貌在交往中的好处,从点滴做起,做到态度诚恳、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地与人交往;主动发现自己不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并努力改正,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1.重点:

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做到讲礼貌。

2.难点:

如何将所学的礼貌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材料展示:大学生小明求职时,因他的条件不错,主管考虑录用他。由于他一时兴奋,打了个响指表示道别。就是这个响指,主管没有录用他。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做到讲礼貌。

【教师总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礼待人,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设计意图:由大家普遍关注的求职礼仪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

教学篇章一:礼貌显魅力 活动一:礼仪面面观 材料一:小王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有一次数学老师批评了他,小王同学冲老师喊道:“我迟到是有理由的,你凭什么批评我?”

材料二:小赵同学追求个性,她长发披肩,头发染成玫瑰红;戴着白框眼镜;T恤盖过臀部,低腰牛仔裤遮不住粉红内裤,脚穿高筒靴。

思考:(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小赵同学的仪表问题,讨论如何在着装打扮上做到文明有礼。

学生回答:(1)以礼待人,首先体现在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要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2)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是举止端庄的外在体现,能够反映一个人高雅的气质。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面对批评或误解,态度要诚恳;追求个性的同时,衣着仪表要大方,因为这些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

活动二:我做礼仪小标兵

情境展示:1.今天客人来我家,我给客人倒茶、陪客人聊天,客人离开时,我主动送别客人。

2.我跟妈妈看电影,我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按秩序退场。 3.和好朋友去郊游,我按时等候好朋友,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人交往的礼仪?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活动三:国之礼

(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每当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总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鼓乐声中,国旗班的战士们手捧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走向天安门广场。队伍那么整齐,那么威武,那么优雅!

思考:你看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媒体运用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四:名人名言议一议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思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得体优雅的举止。

【教师总结】礼貌显魅力,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不仅是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屏幕展示】待人礼为先,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以礼待人是立身处世的前提,以礼待人促进社会和谐,以礼待人体现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视频感受、名言赏析,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教学篇章二:礼仪展风采

1.观看“程门立雪”和“孔融让梨”的短片,谈谈你的感受。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一家药厂曾邀请德国拜耳公司的代表来厂考察,准备合作生产,厂长在陪

同代表参观制药车间过程中,随地吐了一口痰。拜耳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场景,马上拒绝参观,并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合作。

材料二:李华对同学非常热情,时常爱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大家对她的印象也很好。她也感到自己的人缘不错。喜欢和同学聊天,有时上自习课的时候就会与周围的同学谈得热火朝天。一次竞选中,她竟然落选了。她很纳闷,我对同学那么好,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为什么大家不选我呢?她找到老师,表示了自己的委屈。

材料三:上海世博会有7308万人观看,却秩序井然,彰显出我们礼仪之邦的风采。 思考:(1)结合材料一,说说拜耳公司为什么取消合作计划。

(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是老师怎么给李华解答?她究竟为什么落选了? (3)结合材料三,假设我们人人都不懂得文明礼让,那会给外国友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生活会变得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就会事与愿违。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会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错失发展的机会。

【屏幕展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情境,直观感知得体的行为和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国际舞台,学会在国际交往中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

教学篇章三:感悟升华,能力提升

2016年9月4日,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思考:世界看中国,我们怎么做文明小使者?

学生回答:语言文明、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尊重国际友人、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等。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明确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四、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立身处世的前提??

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

??体现国家形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 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