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徐州市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 本身更重要。 A学习潜能 B发展潜能 C素质潜能 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B)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 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A)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

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D)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C)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C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A)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12、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

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以上都正确

13、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 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14、全面传授知识即(D)、方法和手段全面。 A授知内容 B授知途径 C授知对象 D以上都正确

15、(D)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 A德育 B教育 C培育

D以上都正确

16、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B)。 A政治思想 B思想素质 C个人行为 D社会行为

17、(B)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18、(C)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19、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A素质教育B知识传承C文化传承D知识信息传递

20、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D)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 A自然B教室C家庭D社会

21、(C)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22、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B)。 A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 C共性潜能D个性潜能

23、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A)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 A素质发展B科学发展

C文化培养D个性潜能发展

24、完整的(C),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 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质教育D文化教育

25、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B)。 A学习潜能B课程潜能C教学潜能D个性潜能

26、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A)。 A环境氛围B精神作风C教学风格D意识形态

27、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

A根本法则B基本路径C重要经历D唯一方法

28、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 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29、(B)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A生产力发展 B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建设 D物质文化建设

30、(C)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情感层面的听也可以分为(ABCD)等状态。 A建构的听

B无感情的听C共情的听 D有感情的听

2、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方法主要有(ABC)。 A充分认识法纪责任的极端重要性 B自觉按提高素质的一般要求行事

C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 D民不告,官不究”

3、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ABCD)等方 面努力。

A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B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C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去探索 D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4、素质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的含义是(ABCD)。

A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B使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世界而非虚拟世界的一名具体的成员而有尊严地生存 C要使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生活管理相结合

D开展闲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闲暇素养 5、根据人类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有学者将其分为(ABCD)等阶段。

A“本源”教育时代B“元教育”时代C“异化教育”时代D“复归教育”时代 6、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是(ABCD)。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学说为指导,特别是要以这些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适应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选择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恰当内容和形式

C全面理解和把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意义、内容、要求,全面落实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D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技术教育新体系 7、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BC)。

A教学服从教育观B教育服从人才观C人才服从质量观D质量服从人生观

8、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ABCD)等内容。A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B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C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D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9、创造有利于提高法纪责任素质的社会环境的方法是(ABCD)。

A加强宣传B搞好示范C树立典型D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法纪责任要求,让人们自觉提高法纪责任素质

10、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前,对他影响最大的是(ABCD)。 A给予他帮助的朋友 B他的父母等家庭成员

C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和经常来往的朋友 D相应时段朝夕相处并不断培养他的老师

11、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B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D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12、教育新思路构建的方法和模式主要是(ABCD)。

A教的人选适合B教的内容鲜活C教的效果激活D教的方法灵活 13、以下有关素质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B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C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领导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D素质教育的实施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具有政策性的某种强制性的性质 14、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ABCD)。

A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 B要注意艺术美、景物美、生活美、人体美等外显形式的美

C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 D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15、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ABC)。 A爱国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思想

16、以下有关最佳点对接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CD)。

A最佳点对接是教育大纲的需要B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C最佳点对接是适应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D佳点对接是克服应试教育的根本途径 17、最佳点对接必须切实兼顾学生整体和个体差异两方面,特别要防止(ABCD)倾向。 A以智力开发为主,忽略了娱乐的作用B超越教育阶段,忽视阶段特点 C照顾了阶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D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18、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ABCD)。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

19、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BCD)。 A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C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

D不能局限于老师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20、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包括将(ABCD)的能力,为学生长大成人后的创造活动奠定基础。 A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 B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C学科课程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