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2018-2019学年寒假自主先学手册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 答案与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精编版2018-2019学年寒假自主先学手册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 答案与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人们笑着,跳着,叫着,闹着,惊奇、兴奋、欢乐……清晰地写在脸上。

示例二:腾空而起的焰火,绚丽多姿,像天女散花,像孔雀开屏,像金蛇狂舞……往日璀璨的城市灯火,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到了天上。 4.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项,“诗人因此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不正确,三、四句是激愤、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故选D项。 5.

【参考答案】本诗是杜甫处于穷愁绝境之时所作,可谓长歌当哭,悲痛至极。全诗有:①年老无成的身世之悲。开头用九字句表现自己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发出叹穷嗟老的感慨,流露年事已高却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悲。尾句诗人搁笔望天,只见白日飞速,久滞羁旅、年齿已衰的迟暮之悲再次油然而生。②流离失所的生事之艰。次句写诗人满怀报国之志,却流落穷谷荒山,为饥饿所迫,奔波于荒山之中,备尝艰难潦倒之苦。③政治腐败的家国之痛。颔联写当今长安权贵,钻营早仕,然而不过是些尸位素餐之徒。诗人写富贵须致身早,似是对人的劝导,实则饱含对“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然后归纳。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诗是诗人处于穷愁潦倒之时的作品。首联写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表现自己年近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自己又流落穷谷荒山,为饥饿所迫,奔波于荒山之中,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悲。颔联写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要趁早。实则饱含对“少年”“卿相”这种腐败政治的愤慨。颈联写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忧国忧民的“怀抱”无法实现,自然引起无限伤感。尾联写“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表达出一种迟暮之感,一种凄凉沉郁、哀壮激烈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C项,五六两句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啼莺”也并非五六句中的意象。故选C。

7.

【参考答案】王之涣《登颧雀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看到太阳慢慢向西山落去,黄河正奔流不息。只有站在这高高的楼上,才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亦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离离,生生不已。离离是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过程,其意蕴是规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在毁灭与永生的壮烈对比中,验证其生命力之顽强。野火焚烧象征生命之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言其顽强不屈,执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可阻。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具体指向“对诗歌层次的把握”。根据题干要求,需要答出两个要点:①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②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即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以本诗为例,前六句写景,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卒章显志,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相思之人,才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一个“更”字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据此,挖掘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并由表及里分析即可。

自主先学3 将进酒

知识梳理

1.

【答案】太白 青莲居士 谪仙人 诗仙 2.

【答案】xuè/zūn/ɡū/qiú/qiāng/jiāng 3.

【参考答案】(1)父母;(2)应当;(3)值得;(4)放纵;(5)即、就;(6)为什么。

即学即练

1.

【答案】B(“谑”应读xuè) 2.

【答案】B(A姿—恣;C辰—晨;D消—销) 3.

【答案】B(足:值得) 4.

【答案】(1)朝如青丝暮成雪 (2)天生我材必有用 (3)钟鼓馔玉不足贵 (4)惟有饮者留其名 (5)与尔同销万古愁 5.

【参考答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君不见……暮成雪)用比兴手法,表现流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悲;(人生得意……三百杯)写欢,在他看来,朋友聚会同样为人生快事,并相信自己必会有所作为;(钟鼓馔玉……恣欢谑)写愤激之情,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主人……万古愁)写狂放之情,这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

知识拓展

1.

【参考答案】全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破”之,具有参差错落的效果;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缀,节奏疾徐变化,奔放而不随性,把诗人的情感表现得跌宕起伏。 2.

【参考答案】(1)内容上。相同: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于愤激中略见昂扬。不同: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用醒”显得消极一些,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2)表达形式上。前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3.

【参考答案】诗中用“金樽”“对月”,将饮酒诗意化了;使用“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加强了语气。诗人并没有人生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隐含诗人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信心。诗人正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而痛饮的。 4.

【参考答案】(1)奇特的想象。开头诗人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诗人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想象奇特,符合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

(2)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降,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3)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典出曹植《箜篌引》),“陈王昔时宴平乐”(典出曹植《名都赋》)。 5.

【参考答案】同意。如本诗开篇语句豪气冲天,但接着却是叹人生的短暂,这种伤愁与豪气夹杂在了一起,而放荡不羁的李白是不甘于处在愁情满腹的状态下的,于是他借酒开始了豪气的抒发,其间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豪气正是李白想挣脱现实伤愁的一种绝好的办法。

技能提升

1.

【答案】A(“看似悲愤,实则豪放”错,应是“看似豪放,实则悲愤”) 2.

【参考答案】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3.

【参考答案】这句诗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凌云之志,抱旷世之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使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4. 【答案】B

【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诗意是写人之志”赏析有误。“两鬓各成丝”的“各成丝”,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