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摘要】:老舍的小说善于使用善意的幽默和朴素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寄托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引人深思,是含泪的笑,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幽默的特点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 小说 幽默 特点 内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老舍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在很多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时刻表现正在其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无疑是其最大的贡献,也正是这种幽默性使老舍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区分出来,获得了独特地位。老舍的作品中时刻充满幽默感,他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不例外。老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娴熟地使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小说带有了极大的幽默性,并成为了自己小说的突出特点。因此,对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小说的内涵和深远意义。

幽默始终贯穿于老舍小说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幽默风格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表明老舍在不断地加以探索,思考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的联系。1933年发表的《离婚》标志着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成熟。以此为界我们可以对其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时间上的探讨,并阐明存在于这种幽默感背后的东西。 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发展 1.1早期作品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由于个人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深受北京的平民生活,市井气息以及皇城文化的熏陶,使得自己的小说创作始终带着浓浓的“京味”,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北京人的幽默与看待世界人生的观点;而老舍1924年赴英任教至1929年回国,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英国作家如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作品,吸收了英式幽默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因此老舍小说的幽默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早期老舍的小说中幽默风格并不成熟,还有为幽默而幽默的刻意性,直到1933年发表的《离婚》老舍的幽默风格才趋于成熟,其独特的艺术品格也形成了。

老舍自英国任教归来后在其小说创作中开始立意追求幽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等小说,集中展示了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幽默性,同时也向读者和评论家展示了其幽默风格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其早期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通过《老张的哲学》以及《二马》进行。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在幽默方面的初试牛刀之作,小说以作家的故乡北京为人物活动的背景,集中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而且由于老舍受北京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这部作品从地点到人物也就带有了浓浓的京味。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的幽默是极为夸张的,幽默性大都来自小说中人物夸张的言行举止以及可笑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张的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幽默带有极大的刻意性,甚至有夸张至失真之嫌,这也是为当时的评论家所诟病之处。

《二马》是这一时期老舍小说的翘楚之作,在幽默风格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二马》中老舍的幽默不仅借助于人物夸张的言行来表达,而且更多的把关注点聚焦在人物性格方面,表现了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内化。这部小说中的

幽默不再流于表面,开始关注人物内心的品格,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物的个性,反映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以此反思我国国民的特性,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反映了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度。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二马》中的幽默风格也不够成熟,依然带有极大的为幽默而幽默的刻意性,这影响了其艺术表现力。

以上两部小说作品都反映了老舍早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一些思考,反映了其对小说中幽默性的自觉追求。但由于作家本人对社会现实认识不足,对很多问题都无法从深层角度去探讨,而且作家的创作思想也并未成形,因此老舍早期的小说创作还有一定的幼稚性,反映在幽默风格方面就是多借助夸张来表达幽默,夸张的度往往没有掌握好,使夸张有失真之处,从而也使小说中的幽默风格带有极大的刻意性,削弱了艺术表现力。然而随着作家阅历的丰富及创作思想的日趋成熟,这种刻意性逐渐被打破,幽默风格也就趋于浑然天成了。 1.2 成熟时期的作品

以1933年发表的《离婚》为标志,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幽默风格真正成熟,这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形式方面,小说中的夸张变得更加节制,失真性减少,而且也不再为幽默而幽默,小说中的幽默风格洗脱了早期几部作品的刻意性,变得真实自然;在内容方面,小说中幽默风格的运用不再流于表面,追求表面上的笑料,而是更加注意深入挖掘幽默背后的东西,注意用幽默的风格来表现主题,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以及民族性的思考,这就使得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内涵更加深沉,底蕴更加丰厚,显示了老舍思想上的进步。

《离婚》以生动的语言,幽默的笔触描写了北平财政所的几个科员的家庭风波,集中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的婚姻生活和人生百态。作者通过对琐碎生活的描写,批判了当时旧中国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庸碌麻木的国民,对形成这种国民性的文化原因也进行了思索和探讨,暗示中国几千年礼教及充斥在北平市民社会中的庸碌无为的风气是造就如张大哥这种人的主要原因。作品不仅暴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倾轧腐败,同时也暴露了诸如张大哥为代表的小市民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的心态,并对此给予了彻底的否定,这使得这篇小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历史内涵。《离婚》中老舍的幽默去掉了油滑,变得含蓄而机智,适度而节制,幽默中带有了智慧与真理的成分,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幽默风格的真正成熟。 2.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特点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有自己的独特性,与同时代其它作家有着明显区别,这种幽默风格来源于他的洞察力及娴熟的语言技巧。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使老舍在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提取出发人深思之处,而娴熟的语言技巧又可以准确贴切地表达随处可见的生活琐事及现象中的滑稽可笑之处,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性主要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而形式方面的幽默又多来自于其独特的语言技巧。下面着重探讨老舍小说幽默风格在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 2.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2.1.1京味十足的语言用法

老舍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化语言及表达形式的大量运用,而这也是老舍在幽默方面不同于其它作家的突出方面。“京味”顾名思义是指作品中的北京风味,这既包括大量使用北京地区的方言来进行写作,也包括小说中表现的是当时北京地区的日常生活情况,展示了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和韵味,反映了北京地区人民的文化趣味和思想追求。而这种“京味”与老舍在英国教学期间受到的英

式幽默,尤其是狄更斯,康拉德等作家的影响融合到一块,形成了老舍小说特有的幽默品格。本文研究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主要从语言及取材方面展开。

老舍小说的“京味”突出体现在语言运用方面。老舍的语言功力得益于他长期在北京的生活经历,这使他对北京地区的口语和市民用语都非常熟悉。老舍在自己的小说中对包括中下层劳动人民用语在内的北京口语进行了加工改造,提炼其中的精华,于普通人的俗语白话中追求精炼典雅之美,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共存。正是通过这种京味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老舍成功地把口语化的语言同深层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使其既不失艺术创作的通俗性又兼顾了其文学性的。老舍小说的语言干净利落,对方言俗语的运用信手拈来,豪不造作,使他的小说达到了通俗而不流俗,精制而不造作的境界。老舍所使用的语言处处有自己的创造,又处处又渗透着北京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不同于萧乾等作家之处,体现了老舍独特的艺术追求与思想深度。

老舍小说中的“京味”还体现在作品的取材方面。北京就像是老舍小说的唯一主角,始终贯穿其小说创作的始终。老舍的小说中处处有北京的影子,由于老舍自幼就生活在北京,因此对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特点非常熟悉,他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描述北京以及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以大杂院、四合院和胡同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普通小市民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突出了北京长期作为封建社会首都所特有的文化情趣和审美特征。同时作家也描述了北京各种职业的市民的生活场景,为读者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北京生活画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老舍小说中的“京味”通过题材,取景以及语言方面的追求,达到了思想内容与外在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不是一般的只运用方言土语来描述生活那种浅层次的追求就可以实现的,它反映的是作为北京人的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和深深的热爱,因此老舍小说中的这种“京味”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最终老舍通过京味化的语言及表达形式与来自于狄更斯等人的英式幽默相融合,形成了自己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的幽默风格,这是在研究中需要加以注意的。

2.1.2夸张手法的大量运用

老舍小说中时刻注意夸张手法的运用,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特点是用夸大的说法来形容事物,突出事物的典型特征。老舍的小说中在塑造人物,或叙述故事时大量使用夸张手法,把把人或物的不合常理之处加以放大,以达到幽默性,并以此寄托作者的看法和思考。《离婚》中描写邱先生办公时的情境,说他“邱先生低着头办公呢,眉头皱的要往下掉毛。”这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小职员邱先生应付工作,得过且过的丑态,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作家通过这种夸张的笔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对读者也有极大的感染力。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技巧,对幽默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没。夸张可以用夸大的手法将客观事物或者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矛盾性表现出来,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印象,使人难以忘怀。而且夸张带来的幽默会使读者笑过后思考背后深层的东西,启迪人们的心灵。老舍正是通过夸张带来的这种幽默性来表达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国民劣根性的反思,这是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在思想内容上的超脱之处。

2.1.3独特的比喻方式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也离不开比喻的大量运用。老舍的比喻非常新奇,敢于用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作为喻体进行比喻,通过独特的比喻来达到幽默效果。即便是平常的事物,一经老舍加工,也能使人看到其独特之处。老舍的比喻之所以

新奇,是因为他所想的是常人所不能想,所选取的喻体也不是常见的。喻体与本体之间乍看之下毫无联系,思考之后方能发现其内在联系。老舍擅长从两种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中发现内在相似点,然后加以比喻,增加幽默效果。这样的例子在老舍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如《离婚》里面描写老李女儿的外貌时,抓住典型特点进行描述,说她“小嘴像个花瞢朵,老带着点水” ,而且她还很胖,作者将其比作“小肉葫芦”,这两种事物虽然都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但在老舍之前少有作家用来比喻年轻女孩的外貌,老舍独树一帜,收到了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比喻,也使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的内在矛盾性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还拓展了小说的内涵,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互动。

老舍之所以可以常常把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奇特的比喻方式,要归功于其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以及他作为作家所具有的别出心裁的艺术想象力。正是老舍所具有的这些优秀品质,他所选用的比喻既独特巧妙,又准确妥帖,而且也不失通俗性,使他的小说雅俗共赏,在各文化层次的人群中都可以找到知音。比喻使老舍小说的幽默性能更为人广泛接受,也达到了发人深思的目的。

2.1.4无处不在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或情理上的矛盾性:二是人物本身的自相矛盾之处。前者表现在老舍在很多小说中故意设置一些情理上相互矛盾的词语,并将其置于结构紧凑的组合中,使这种表面上看来相互矛盾的词语,通过结构上的排列组合,达到语义上的悖论关系,丰富了语义内容。也就是说,老舍小说通过这种结构与情理上的矛盾,以达成违反了逻辑的语言方面的幽默,传达了老舍深层思考,表达了深切的哀思。 比如《离婚》中的老李,他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只能是庸碌无为的打发时间,也清楚认识到梦醒之后自己还是无路可走,这本身就是极为悲哀的,但是老李作为被旧时代毒害的小市民,即使梦醒也无法自救,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所以作家说“可是他必须往里爬,一种不是事业的事业,不得敷衍的敷衍,公事就是没事。”老舍通过这些自相矛盾,于理不通的的句子把老李既不想堕落又毫无办法、既自命清高又只能与现实同流合污的矛盾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而且也寄托了作者对老李的同情,老李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市民,毕竟无法摆脱自幼便置身其中市民社会和传统文化的束缚,也无法改变自己作为小市民其性格方面的缺陷。此时老舍通过矛盾的笔触达到了深层的幽默,在这种幽默背后隐藏着作者的哀思,达到了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老舍的小说还善于运用自相矛盾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幽默的效果。老舍在塑造人物,特别是塑造反派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做法,以幽默的方式揭露人物的伪善,达到在笑声中引人深思的效果。比如他所塑造的《四世同堂》中的蓝东阳,时刻以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作家自居,但他所谓的作品无一不是文法不通、不伦不类的可笑东西。作者通过蓝东阳自吹自擂的丑态暴露了其不学无术,自高自大的丑恶嘴脸,抨击了当时为数众多的像蓝东阳一样附庸风雅的庸人,达到了辛辣的讽刺效果。由于作者对这一类人并未直接加以批判而是通过其自身的矛盾言行来表达作家的态度,就不仅使这种现象真实可信,而且还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一类人的丑恶嘴脸也就跃然纸上,读者也能得到更直观确切的印象。

2.1.5讽刺与反讽手法的大量运用

幽默很多时候离不开讽刺,老舍的小说中也注意使用讽刺来达到幽默的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