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深为20cm的水。现将底面积为10cm2、高为20cm的圆柱体A用细线(足够长)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在此基础上,在使升降台不断上升的过程中(g=10N/kg,水的密度为1.0× 103kg/m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圆柱体A的重力为1.2N

B.圆柱体A的密度为0.8×10kg/m

C.圆柱体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3×10Pa D.升降台上升的高度等于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好的延展性

3.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3

3

3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大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A. B.

C. D.

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

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6.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进行校正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彩色的光带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7.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8.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室外也会直接变干,俗称“冻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9.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快 B.印度尼西亚海啸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高达300Hz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D.人们将手机调成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減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是V甲∶V乙=2∶5,某同学将它们放到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发现天平依然平衡,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

12.黄山是我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环境,同时还可能引发山林火灾.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 透镜.晴天,当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_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13.如图,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放置一“P”型物体,物体在镜中的像应是_____型。若该物体高为10cm,它在镜中的像高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家庭装修时,要用一种胶来粘木头,这种固体胶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高就会熬焦,失去粘性。为了熬这种胶,工人师傅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锅。如图所示,是一个有夹层的铁锅,夹层里充满了水,锅内装有适量的胶块,在夹层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锅内胶水的温度______(填“会”、或“不会”)超过100℃,这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______。

15.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______,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______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______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16.(1)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

17.82cm,17.28cm,17.83cm。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_____cm。 (2)如图,停表读数为_____s。

三、计算题

17.某次物理活动举行了“造船”比赛,所用的材料是密度为1.5×10kg/m的橡皮泥.王强同学选了一块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橡皮泥,它的底面积为1.0×10-3m2、高为0.2m.王强同学用这块橡皮泥做成了一只小船,经测试,船上最多可放300g的物体,求 (1)王强同学所选橡皮泥的质量 (2)王强同学所做小船的最大排水体积

18.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 四、实验题

19.探究密度概念的构建

实验次数 1 表格图像 2 3 4 33

物体 铝块1 铝块2 铁块1 铁块2 m/g 27 54 79 158 m/g 10 20 10 20 M/V/(g/cm) 2.7 2.7 7.9 7.9 3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的。 结论方法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图线_____反映了铁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数据表格形式变换成图象格式,运用了_____法。 ④由上述试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的质量。

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1.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通过实验可得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支持此结论的实现现象是_____。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_____m2(选填“>”、“<”或“=”)。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