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教师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师:再读课题,你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联系课文下面的批注和课文的第一段,(点明了时间,作者是李星华回忆的是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害)

师: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 生:1943年

师:那么女儿回忆了父亲哪些事情,浏览课文,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学生交流:

学生1:讲了坚持留下来的事情,教师概括这就是讲了被捕前的事情。 板书:被捕前

学生2:讲被捕时的事情。

师:你刚才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被捕时的情形。

板书:被捕时

学生3:父亲视死如归,说明对党的信任。

师引导:这是被捕时还是被捕后的事情?谁来说说被捕后的情形。 学生4:对敌人的不卑不亢,对家人的平静慈祥。

板书:被捕后

师: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讲了一个个故事,这些事情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老师也不例外,所以课前也做了预习,找了资料,播放课件,教师介绍(当时的形势和李大钊40多个小时的受刑时间)我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读过,长大

后也多次读过,但是每一次我总是被深深地打动。

师:请你们默读课文,李大钊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打动了你,做批注。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典型的批注方法(批注关键词语、关键句子,还有写了读后感受),以这三位同学为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默读批注。

师点评:忠于党忠于革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等,你们写得对的,但是李大钊也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也有血有肉,所以,他应该还有更丰富的感情,请你们继续批注,写出真情实感,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话都写下来。

四人小组畅所欲言,要求先告诉同学找到的是哪几个段落,然后再说说感受,要言之有据。教师一直躬身其中,在巡视中指导。 集体交流:哪些所说所做打动了你?

学生1:第7自然段……事态发展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为了党组织瓦解…… 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读读,刚才那位同学说了两个意思,那你是从哪里看出事态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的?

教师:你读读第2~6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句子:烧文件、工友被捕(都说明局势严重)。“只好”说明不得已“父亲含糊地回答我”与前面说的耐心慈祥比较,从中看出事态的严重,“早出晚归”写的是工作忙,怎么看出形势严峻?忙的内容不一样了,他忙的是整理文件烧文件。

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

那么刚才那位同学,你在体会局势严峻的同时,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呢? (学生把“坚决地 常”读重。)

师:为什么?

师:表面上是说父亲离开和留下的事情,其实离开意味着什么?留下呢?而父亲做这份选择容易吗?

指名读第7自然段──自由朗读这段──指名朗读, 教师:你再读“多么重要”,为什么这么读?

教师:这时候父亲的朋友、家人最想对他说什么?而这时候父亲是怎么回答呢?再读父亲的语言“我哪能离开呢?”的意思就是说?那干脆说:我不能离开,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集体朗读第7自然段。

师:那被捕时父亲的哪些言行打动了大家呢?

交流:态度严峻与态度严肃比较读读13自然段,讲讲当时的情境 父亲面对敌人时的不慌不忙── 在法庭上父亲的哪些言行深深打动你?

交流:学生读27自然段,感受到对孩子的爱请大家也读读,你们是怎么感受出来的?

学生:头发是乱蓬蓬的,没有戴眼镜,说明受刑了,但是面对亲人们的时候却是平和,说明李大钊勇敢,也说明李大钊不想让家人们为他担心。师:敌人是怎样折磨李大钊的?(十指连心剥去指甲)

指导朗读19段,学生没有读好,教师示范读,谁有信心读好? 集体读19段

学生交流读第23自然段,师:你们看到了父亲当时的表情吗? (安定 、沉着)

集体读20段,这是最后一次与亲人见面,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说些什么,联系课文第19~23自然段,想象为什么父亲没有说一句话?

学生1:不想连累我们,不让我们卷入灾难“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学生联系了第28自然段) 教师:我还想请你们再读读28段 父亲还会怎么想?

学生:想用自己的行为去安慰、感染他的亲人不要紧张,要沉着要稳定 教师:李星华刚到法庭的时候是怎样的?(又哭又喊)后来呢? (父亲的平和使我们变得机灵了 )

教师:再读读第23自然段第一句话和第28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发现什么了?一直在对我们说话读懂了吗? (眼神)

在这生死离别时候,父亲想对妻子说些什么?想对孩子说些什么? 再次自由朗读第28自然段,读得能打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指名读 教师:对家人明明有着深深的爱,而此时却只能默默相对,明明眷恋生命,却只能舍身相弃,李大钊何来这么大的力量?读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教师:指着板书说,当──他──,就因为,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播放最后的临刑前的照片,配乐,教师介绍当时情况 读最后部分

(父亲被害后)

教师:4月28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读读这两处,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对父亲的怀念

再次集体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伤心过度不舍痛恨敌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刻骨铭心,所以牢牢记住了这一天──4月28日 读读开头和最后,发现什么?(首尾呼应)

当我们读到现在,是不是感觉这个日子对我们也已经刻骨铭心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达感情。

师:4月28日,是李大钊逝世80周年的纪念日。播放媒体,李大钊的塑像,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